首页> 中文学位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6h】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指标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根治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围术期的治疗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70例CAVSD术后的早期临床资料,早期死亡19例。收集患儿诊疗过程中的临床资料,分析CAVSD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70例患儿中早期死亡19例,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肺炎所致呼吸衰竭、心率失常及院外猝死。单因素分析提示死亡组术前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更重(p=0.04),同时左心舒张功能下降占比更高(p=0.039),体外循环(CPB)时间更长(P=0.048)。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左心舒张功能下降占比、体外循环时间的差异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但CPB时间组间差异接近于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研究显示术前肺动脉高压程度、左心舒张功能下降、术中CPB时间是CAVC矫治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CAVSD患儿围术期应重视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优化心功能,并尽量缩短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