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建筑工程招标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h】

我国建筑工程招标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研究方法

1.4研究内容与思路

1.5小结

2我国建筑工程招标文献综述

2.1中国招标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2.1.1改革前招投标在我国的应用

2.1.2改革后招标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2.2综述我国招投标存在的问题

2.2.1资格预审

2.2.2招投标中的主体不规范行为

2.2.3低价中标存在的问题

2.2.4招标法律法规建设存在的问题

2.3小结

3资格预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资格预审目的和意义

3.2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3.3资格预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3.1文献综述确定资格预审指标

3.3.2问卷调查确定资格预审指标

3.3.3汇总建立资格预审指标体系

3.3.4对指标的解释

3.4小结

4资格预审评价模型的建立与算例

4.1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4.2.1模糊综合评价

4.2.2几种综合评判模型的适用范围

4.2.3隶属函数的确定

4.3应用实例

4.4小结

5招投标存在的其他问题的建议

5.1“低价中标”的对策建议

5.2“规范主体行为”的对策建议

5.3完善“法律法规”的对策建议

5.4小结

6结束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招投标是建筑市场中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方式,它可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证工程项目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率。但是由于我国建筑市场环境还不完善,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建筑工程项目涉及资源多,影响面广,因此,如何提高招投标效率仍然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本文从招标中拥有主动权的招标人入手,采用文献综述研究存在的问题,以专家学者认为的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资格预审、低价中标等一些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并且,着重研究了资格预审,利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建立了一套比较合理的、完善的资格预审指标体系。在所建立的资格预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相结合,建立了资格预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算例,证明了所建立的模型的适用性。并在最后对于文献研究中存在的其他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意见。 本文为招标人如何把握好招标的源头,从资格预审开始,利用所建立的资格预审指标体系和模型来指导工作,给出了良好的建议,对于推进我国的招投标工作健康、高效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