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类生物理论的虚拟企业稳定性及其评价研究
【6h】

基于类生物理论的虚拟企业稳定性及其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1.1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问题提出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虚拟企业的研究现状

1.2.2虚拟企业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1.2.3简评

1.3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3.3研究思路

1.4本文的创新点

2相关理论综述

2.1虚拟企业概述

2.1.1虚拟企业产生的生态环境

2.1.2虚拟企业定义

2.1.3虚拟企业的优势

2.2虚拟企业的仿生化定义

2.2.1生物交互关系与协同进化

2.2.2企业交互关系

2.2.3共生及其本质

2.2.4虚拟企业的仿生化定义

2.3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2.3.1人工神经网络的能力

2.3.2神经网络可处理任务

2.3.3 BP神经网络

2.4层次分析法(AHP)原理

3基于类生物理论的虚拟企业稳定性研究

3.1生物生态位和企业生态位

3.2虚拟企业的生态位

3.2.1虚拟企业生态位概念的提出

3.2.2虚拟企业生态位的内涵

3.3虚拟企业稳定性的界定

3.3.1虚拟企业稳定性的一般涵义

3.3.2虚拟企业稳定性的特点

3.4生态位理论下的虚拟企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5本章小结

4虚拟企业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4.1制定评价指标的原则

4.2主要参考稳定性评价体系

4.3虚拟企业稳定性评价指标层次结构

4.4因素指标模糊处理

4.5本章小结

5基于AHP-ANN的虚拟企业稳定性评价模型

5.1引言

5.2模块化神经网络稳定性评价过程

5.2.1模块化模型

5.2.2贝叶斯正则化神经网络结构

5.2.3分解判定子单元评价

5.2.4子任务处理单元划分和训练

5.2.5样本的测试分析

5.2.6讨论分析

5.3本章小结

6 关于虚拟企业稳定性战略均衡的措施

6.1引言

6.2虚拟企业孕育过程中的措施

6.3虚拟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的措施

6.4虚拟企业竞争过程中的措施

6.5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的建立

6.6虚拟企业收益分配机制的建立

6.7本章小结

7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当今,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顾客需求多样化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虚拟企业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虚拟企业这种崭新的组织形态在带来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虚拟企业中的决策主体选择的有限理性问题、合作运营过程中成员企业的关系协调及管理导致的资产专用性问题等,都对虚拟企业的预期绩效产生影响,并导致虚拟企业运营的不稳定性。
   因此,本文以虚拟企业稳定性为题展开研究,以期为虚拟企业的理论研究以及稳定性评价问题提供一些借鉴。特别是在目前国内虚拟企业合作机制不完善的背景下,虚拟企业内部合作普遍缺乏稳定性,对虚拟企业的稳定性展开研究,分析影响虚拟企业稳定性的因素,探索虚拟企业稳定性评价方法就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是一项迫切而基础性的工作。
   本文首先研究了虚拟企业产生的生态环境,给虚拟企业下了仿生化定义;通过生物生态位的介绍,对虚拟企业稳定性作出了界定,并从类生物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影响虚拟企业稳定性的因素。
   其次,建立了虚拟企业稳定性评价指标的原则,根据此原则提出了虚拟企业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描述了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并介绍了因素指标的模糊处理。
   再次,在此基础上将AHP-ANN评价方法应用到虚拟企业稳定性评价问题上,建立起模块化的评价模型。此模型包括3部分:分解判定子单元运用AHP对评价指标进行求权计算,得到训练样本;将样本根据AHP评价结果不同分配给不同子任务处理单元,子任务处理单元运用BP神经网络来计算虚拟企业的稳定性;结论处理单元对神经网络的结果进行检查纠错。
   最后,针对前文基于类生物理论的虚拟企业稳定性本质及评价方法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缓解影响虚拟企业稳定性的问题,保持虚拟企业的稳定运营,从而提高虚拟企业整体运营的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