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三只眼话语权的自由——论吕乐的光影世界
【6h】

第三只眼话语权的自由——论吕乐的光影世界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以万变应万变”摄影风格的探究

1.1.2 “追求话语权的自由”导演风格的体悟

1.1.3 “摄而优则导”个人电影现象的经验总结

1.2 研究的意义

1.2.1 对中国传统摄影观念的扬弃——自由舞蹈的摄影机

1.2.2 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呐喊——现实主义风格的践行者

1.2.3 对中国本土电影发展注入独特气息和艺术价值

1.2.4 由摄转导引发的导演思维与摄影思维融会贯通的思考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西方双重背景下的吕乐电影

1.3.2 对吕乐影片的分析及其访谈资料

1.3.3 “摄而优则导”个人电影现象的延展性研究

2 “镜头跟着故事走”——以万变应万变的摄影

2.1 中国电影第三只眼——吕乐

2.2 “初出茅庐”早期摄影作品及风格

2.3 “留法归来”的影像思维变化

2.3.1 欧洲电影思维的影响

2.3.2 本土摄影风格的实践

2.4 镜头跟着故事走——以万变应万变

2.4.1 以万变应万变的摄影风格形成

2.4.2 自由舞蹈的摄影机——手持摄影的美学意义

2.4.3 摇啊摇,摇到集结号——新时代的摄影翘楚

3 “话语权的自由”——讲自己想讲故事的导演

3.1 青春残酷物语《十三棵泡桐》

3.1.1 刀子与伪刀子

3.1.2 青少年暴力电影

3.1.3 暴力与性

3.1.4 青少年微弱的话语权

3.2 私人感官世界《赵先生》

3.2.1 社会的大伦理—家庭的伦理—个人的小伦理

3.2.2 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3.2.3 欲望与权力

3.2.4 知识分子的话语权

3.3 两生花——《美人草》

3.3.1 失落许久的味道

3.3.2 后五代的文化症候

3.3.3 历史语境与文化诉求

3.3.4 特殊年代的话语权

3.4 话语权的禁闭——失声练习

3.5 小说成就电影

4 摄而忧则导——个人电影突围

4.1 时代背景与困境

4.2 双重身份

4.2.1 第五代摄影师——摄影师的眼睛散光

4.2.2 后五代导演——导演的眼睛聚光

4.3 双重思维

4.3.1 摄影思维

4.3.2 导演思维

4.4 摄而优则导——个人电影突围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吕乐电影作品年表

B 发表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以“第三只眼话语权的自由——吕乐的光影世界”为论题。“话语权的自由”是本文对吕乐电影风格的整体澄清。吕乐作为“中国电影三只眼”中的一员,兼有第五代摄影师和后五代导演的双重身份,作为第五代和第六代的纽带和桥梁为中国新时期的电影注入了新鲜的气息和特殊的味道,而对于中国本土电影事业的贡献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作为摄影还是导演他都追求着不同意义上的“话语权的自由”,作为摄影师的吕乐用独特而又万变的镜头语言默默的为一批又一批成功的导演服务,直到有一天他不甘心做一个“没有真正话语权的摄影师”而想成为“只想讲自己想讲的故事”的导演。作为导演的吕乐无时无刻不充满着诉说的渴望,期望话语权得到真正自由的释放,他一直在摄影与导演,艺术性与商业性,本土性与国际性中寻求融合和创新,最终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电影之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在中国传统电影文化语境中以及受欧洲电影思维影响的双重历史背景下,联系吕乐的人生经历及艺术旅程,全面系统的介绍中国摄影师和导演吕乐;二、体会和挖掘他的影像特征,阐述其“以万变应万变”的摄影风格和“追求话语权自由”只想讲自己想讲的故事的导演风格;三、由吕乐摄而优则导的个人电影现象拓展延伸到对其他摄影师摄而优则导现象,并对摄影思维和导演思维互相转变、融会贯通的过程和产生的利弊进行经验总结,借鉴其成功之处,服务于中国电影发展之路。力求在多元化、全球化影视发展的今天,为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积累经验以尽微薄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