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中级听力教学设计——以《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中《猜猜他是谁》为例
【6h】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中级听力教学设计——以《发展汉语·中级听力(Ⅰ)》中《猜猜他是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 相关概念

1.3.1 何谓图式

1.3.2 听力的定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对图式理论的研究概述

2.2 图式理论

2.2.1 图式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2.2 图式理论的分类

2.2.3 图式理论的特点

2.3 图式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

3 图式理论下的听力教学策略

3.1 语料处理模式

3.2 图式理论如何作用于听力教学

3.2.1听前阶段

3.2.2听中阶段

3.2.3 听后阶段

4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中级听力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

4.1.1 教学设计的定义

4.1.2 本教学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4.1.3 本教学设计所参考的调查问卷

4.2 教学内容选用与分析

4.3 教学对象分析

4.4 教学目标

4.5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

4.6 教学效果及总结

5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听”是二语学习中的重要基本技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听力所占整体课程的教学课时比例不大,每个章课节分配的课时不多(一般需在两个课时内完成),难以做到像综合课一样详细讲解和大量操练每课语言点。然而,学习者如果在听前没有具备相应的语言、背景、结构等知识,便很难理解全新的语料。运用图式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尴尬的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图式理论强调学习者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汉语中级学习班的学生,通常已经历一年左右的汉语学习,部分通过了新 HSK四级考试,词汇量在2000-2500上下,对基本句法结构有一定的掌握,对中国文化亦有些许了解。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在接受新信息时,图式理论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效用,帮助他们调动原有知识储存,在学习中建立更高级,更完善的知识体系。遂本文将图式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践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了一份听力课堂教学设计。并通过实践与观察得出研究结论:将图式理论运用到听力课堂中,能够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减缓机械地听练带来的疲乏感,提高学生对语料的理解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次研究对中级汉语听力教学亦带来一些启示。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由本文的研究背景与图式理论以及听力的基本定义组成。
  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展示了图式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分类及其特征,以及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
  第三章是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听力教学策略。首先介绍了图式理论下的听力语料处理模式;其次,本人以授课期间所用教材——《发展汉语·中级听力(I)》为例,探索了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各阶段该如何运用。
  第四章是本人基于图式理论所做的教学设计。首先表明了本教学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其次是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表现出研究对象对于听力课堂的态度,对听力授课方式、课堂活动的偏好。接着分析了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选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级汉语听力(Ⅰ)》中第九课《猜猜他是谁》,设计了一份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对外汉语中级听力课堂教学案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讨论。
  在最后的第五章节,本人总结了图式理论对教师在备课阶段、课堂教学阶段、作业布置阶段的一些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