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失独者的媒介形象研究——以《广州日报》、《华商报》、《新京报》及人民网相关报道为例
【6h】

失独者的媒介形象研究——以《广州日报》、《华商报》、《新京报》及人民网相关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理论概念回顾

1.5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2 失独报道的媒介内容分析

2.1 样本界定与类目建构

2.2 谁在说:失独报道的规模与消息来源分析

2.3 说什么:失独报道的主题与媒体角色分析

2.4 怎么说:失独报道的策略与立场倾向分析

2.5小结

3 报道中失独者形象的内容分析

3.1 失独者媒介形象分析样本获取与类目建构

3.2 失独者媒介形象所在报道主题与人口特征分析

3.3 失独者媒介形象的基本生存状况分析

3.4 失独者的媒介形象特征分析

3.5 小结

4 失独及失独者形象报道的文本分析

4.1 报道文本的主题特征分析

4.2 报道文本的修辞手法分析

4.3 报道文本的话语风格特色分析

4.4 小结

5 失独者媒介形象建构的反思与建议

5.1 失独报道与失独者形象媒介呈现的反思

5.2 失独报道改善与失独者媒介形象重构的建议

6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编码指南

展开▼

摘要

“失独”是2012年以来公共话语中出现的新词汇,俨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大众传媒是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失独问题上,其虽然不能和政府有着同样的管理和解决社会矛盾的职责,但是在传播信息、引导沟通等方面仍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当下媒体对失独者的形象再现,探讨媒体通过何种建构策略去呈现着失独者怎样的媒介形象,媒体在其中承担着怎样的角色和功能,包括媒体在失独报道上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发现媒体在失独者形象再现上是否存在着不合理呈现、报道失衡等问题,然后为再现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失独者形象提出建议策略,推动对失独家庭的切实保障和全面关怀。本研究不仅有着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研究代表性上的创新,而且结合了媒介再现和刻板印象的理论概念。具体路径上,通过选取《广州日报》、《新京报》、《华商报》以及人民网4家媒体在2012—2016年间的失独报道为整体样本,然后从中提取出86位具体失独人物作为失独者形象的分析样本,接着对上述样本分别建构类目进行内容分析,以及对典型报道案例从主题特征、修辞手法和话语风格特色方面的文本分析,研究获得以下发现:
  第一,媒体在失独问题报道上,体现着从“环境监视”到“协调联络”的功能嬗变,即媒体从最初两年侧重于失独问题呈现,监测到这一社会问题并努力呈现给公众,到其后关于扶助呼吁和建议的报道开始增多,媒体通过沟通各方意见来践行协调联络功能,但总体上仍侧重于单纯呈现新闻事实,在体现着“解释与规定”功能的建言献策上还有待提升;第二,媒体无形中对失独者形象进行着特殊化的“他者”呈现,存在对失独家庭“特殊”的过度聚焦,偏重呈现的是生活领域的悲惨受助者、精神领域的消极自责者以及社会参与领域的孤立者的失独者形象,使其作为被动的“客体”而存在。这种“无解”、“苦难化”“标签化”的弱者形象,客观上形塑了失独者的刻板印象,不利于他们发挥个体能动性,以及走出阴影融入社会;第三,在失独报道上,媒体还进行着简单的回溯性计划生育归因,将失独者塑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受害者,加剧着其形象的“标签化”,失独者的逆社会化倾向。这样的归因基于一种回溯性的假设,缺乏对失独成因的理性分析,将同样应该回溯反思的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置之度外。第四,在主题基调上,失独报道整体上表现出在失独者苦难与官方政绩宣传的两端聚集。一方面是对失独者的苦难化呈现,这种“特殊化”加剧失独者的逆社会化;另一方面是对官方政绩的宣传报道,形式化宣传造成的假象会让失独群体的切实需求被模糊冲淡,不利于失独问题的真正解决;第五,媒体在失独报道上多显被动跟随,缺乏主动策划建构议题。媒体在面对失独者时是在关注视角上的被动,跟随对失独者的刻板印象进行特殊化呈现,追随简单认知进行的计划生育归因缺少理性分析;在面对政府时是“传声筒”式的被动选择,只能跟随政府的政策和关爱动向,且在报道中含着“政府关怀到位,失独者一切安好”的信息暗示。
  针对以上反思得出的问题与不足,本研究首先提出媒体需转变关注失独者视角,将其放入更大的范畴中考量,从而减少特殊化呈现;其次需要注意失独报道与失独者形象再现中的平衡,包括话语权分配以及性别、地域等方面的平衡呈现;再次,媒体还需转变报道策略,从过多宣传报道转向更多建言与监督报道,从而在推动失独问题解决上发挥更大作用;并且,媒体还需主动策划建构议题,形成对失独问题常态性的全面关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