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用友网络“高派现”动因研究
【6h】

用友网络“高派现”动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预期贡献与研究局限

1.5 国内外文献综述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双重委托代理理论

2.2 信号传递理论

2.3 迎合理论

3 案例背景

3.1 公司概况

3.2 用友网络股利分配概况

3.3 所属行业现状

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高派现”成因

4.1 机理分析

4.2 结合案例情况具体分析

5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分析“高派现”成因

5.1 机理分析

5.2“高派现”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检验

5.3 结合迎合理论分析“高派现”成因

6 结论与启示

6.1 全文总结与结论

6.2 相关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Modigliani和Miller[1][2]提出股利无关论以来,有关于股利的相关理论不断被学者发现证实,其中,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就是较有代表性的两个理论。在有关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大样本研究中,运用上述两个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实际情况进行诠释的研究很丰富,但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背后的成因复杂并且具有个体差异性,单个案例公司的情况也非常值得我们探究和关注。
  用友网络作为一家属于软件与信息服务行业的公司,其现金股利支付率很高,在该行业中的表现十分突出。基于此背景,本文选取了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以公司2001年至2016年这十六年的高现金股利分配情况为例,结合行业数据,运用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迎合理论等,通过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多种财务比率比对,对公司“高派现”政策背后的动因进行解释,从而得出以下的研究结论:
  ①由于用友网络“两权合一”和“一股独大”的特性,在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对于这段时间的情况,控股股东持有股票的非流通性质导致其利用现金股利侵害了中小股东利益,本文认为,这是当时“高派现”股利政策的主要原因;
  ②而对于股权分置完成以后的情况,公司的各方面财务表现说明用友网络的大股东“掏空”行为并没有延续至今。通过分析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所有权情况,本文认为,在这段时间里,比起通过其他方式“攫取”私人受益,控股股东更加偏好现金股利这种共享收益,从而解释了这段时间的“高派现”政策。
  ③除此之外,用友网络的“高派现”能够传递出正向信号,带来积极效应,这很可能导致公司为了迎合投资者心理而维持“高派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