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闻报道预警功能的失灵与强化——以2014年越南排华事件为例
【6h】

新闻报道预警功能的失灵与强化——以2014年越南排华事件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创新

一、 案例研究:2014年越南排华事件报道

(一)2014年越南排华事件

(二)事件中新闻报道预警功能的失灵

(三)新闻报道实现预警功能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可能

二、从议程设置理论看新闻报道预警功能的失灵

(一)新闻生产第一步:信息的采集——议程设置的来源

(二)新闻生产第二步:信息的加工——议程设置的应用

(三)新闻生产第三步:新闻呈现——议程设置的基本效果

(四)新闻生产第四步:新闻反馈——议程设置效果的后果

三、新闻报道预警功能的强化

(一)提高新闻媒体自身素质和资源利用率

(二)改善传媒生态

(三)打造高效协作的预警系统

四、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闻报道承担着监测环境、预警危机的功能。然而,2014年越南排华事件却几乎毫无征兆地震惊了国人。从此次的新闻报道文本来看,事发前对相关信息没有突出警示,事发后对危机走势预判不足,反映出新闻报道预警功能的失灵。由此出发,笔者试图找出导致新闻报道预警功能失灵的主要因素,并探索在新闻实践中,通过哪些手段可以强化这一功能。
  首先,案例切入。对2014年越南排华事件发生期间(包括发生前后)的中国内地新闻报道进行梳理,并探讨了新闻报道实现预警功能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可能。
  第二,由点及面、从特殊到一般,基于新闻生产流程,结合议程设置理论看新闻报道预警功能的失灵。笔者认为,作为预警系统的重要一环,中国内地媒体在新闻生产,即信息采集、信息加工、新闻呈现等环节的不作为或疏漏,导致对危机议题的强调不足、传播不力,最终表现为新闻报道的预警失灵,并在新闻的反馈阶段,由社会公众对于危机事件的惊讶与困惑体现出来。
  具体而言,在信息采集阶段,新闻媒体、市场、政府、其他信源等议程设置的常见来源,影响了新闻报道,削弱了其预警功能;在信息加工阶段,通过事实把关、主题设定、角度和词句的运用、对新闻内容的强调或弱化,新闻报道影响受众对事件的判断。在信息呈现时,通过控制新闻报道的版面、时效和篇幅,议程设置的效果进一步强化。在新闻生产的最后阶段,即信息反馈阶段,议程设置的效果得以最终显现。
  第三,在找准问题后,笔者尝试针对新闻报道预警功能的强化提出个人建议。笔者认为,可以从新闻媒体自身、媒介生态和预警机制三方面入手。既要提高新闻媒体自身素质和资源利用率,畅通言论渠道,拓宽信源,挖掘一手信息,打造更加科学的分析系统;又要改善传媒生态,培育理性、严肃的受众市场,同时健全法制,赋予媒体更加自主的报道权。此外,联合公众、政府、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建立多方信息共享平台,优化预警信息上报及发布机制,完善预警机制。
  最后,笔者提出了研究中未曾探讨到的某些问题,希望为未来提供一些研究方向和参考思路。例如,可针对国外媒体的新闻报道,考察其预警功能的实现情况,取长补短;专门探讨媒体与政府之间的新闻报道预警通道;重点研究国家的外交政策等对新闻报道预警功能的具体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