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6h】

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引言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述评

(三)研究方法

(四)分析框架

(五)研究思路

二、理论工具的建构与选择

(一)核心概念

(二)整体性治理的理论简介

(三)理论工具的建构

(四)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三、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历程

(一)主管部门监管为主、卫生部门管理为辅阶段(1949—1995年)

(二)卫生部门主导,监管主体相对集中阶段(1995—2003年)

(三)多部门分段监管阶段(2003—2009年)

(四)统一监管阶段(2013 年至今)

四、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案例分析

(一)价值理念模式

(二)组织结构模式

(三)伙伴关系模式

(四)责任体系模式

五、对策与措施

(一)价值理念的整合

(二)组织结构的整合

(三)政府与社会的协作整合

(四)责任体系的整合

六、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部门功能分割、信息分散和责任推诿等政府监管的“碎片化”状态,形成了多部门分环节的治理难题。已有的研究文献从监管的法律依据、技术手段和经济学理论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困境的产生。这些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距离解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尚有一定的距离。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引入了“整体性治理”这一理论工具。整体性治理是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无缝隙服务的一系列理念与行动的总和,它强调部门间合作,注重信息和资源共享,促进政府功能整合,以打破公共管理的“碎片化”状态,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本文通过提炼出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关键要素,从价值理念、组织结构、伙伴关系和责任体系四个维度,即四种模式建构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性治理的理论分析工具,并分析了该理论工具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适用性。
  本文以“整体性治理”为理论工具,以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为研究对象,在考察不同食品安全监管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运用案例研究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四个典型个案进行“事件—过程”分析,描述了不同主体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行动过程,并解释了在每种模式主导下,关键要素的缺失是如何影响监管主体之间的反应和行动的。通过进行多案例比较,试图发现在四种模式主导下,不同关键要素的缺失是如何导致了不同表现形式和发展过程的食品安全事件,从而为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提出相应对策。
  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公共管理学一个新颖的研究视角,将该理论运用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践中,并建构四个维度的理论分析工具进行问题剖析,不仅体现了本文研究视角和理论分析工具的创新性,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适用性,而这正是将整体性治理运用到食品安全监管的意义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