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法证据排除实证研究——以陈灼昊案为视角进行分析
【6h】

非法证据排除实证研究——以陈灼昊案为视角进行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案情简介及争议焦点

二、对案件法律问题的争议评议

(一)指事问供获得的口供是否属于非法证据

1.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

2.痛苦规则与自白任意性规则

3.指事问供属性评析

(二)审讯录像有空白是否应当以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1.本案审讯录像的性质界定

2.有空白的审讯录像的法律效果

(三)非法搜查获取实物证据应否排除问题

1.我国非法实物证据的范围

2.非法搜查获取实物证据的排除问题

三、我国非法证据排除面临的困境

(一)非法证据取证手段界定不清,缺乏具体的判断标准

(二)当事人证明责任过重,控方证明责任过轻

(三)频繁地对证据补正易造成伪证、假证

(四)非法证据排除的运行效果不容乐观

(五)缺少有效的救济渠道

四、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思考

(一)扩大非法取证手段范围

(二)平衡控辩双方非法取证证明责任

(三)严格规范瑕疵证据补正条件

(四)确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

(五)科学设计非法证据排除的救济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对于加强保障人权、限制权力滥用以及维护司法公正具有积极意义,其在域外主要法治国家己有百余年历史,但由于历史传统、制度背景、现实状况及诉讼价值导向等差别,在非法证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两大法系国家的做法不尽相同。我国自新刑诉法修改以来,“非法证据排除”的立法规定可操作性相对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大进步。轰动全国的陈灼昊案,便是众多非法证据排除成功案件的典型代表。在本案中,尽管本案被告人陈灼昊历经6年身陷囹圄的人生灰暗时光,但终获自由。当然,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地方,理论研究中出现的空白与困惑,司法实践中不断显现的矛盾与冲突是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应用之痛。本文以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式,通过对陈灼昊案主要争议焦点进行梳理,并参考相关学术文献和法律法规及其司法解释,对该案件涉及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以期对我国今后实践中当非法证据排除的顺利进行有所帮助。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案情简介,通过对陈灼昊涉嫌故意杀人这一热点案件的简单介绍,引出该案在证据方面存在的争议焦点,主要争议焦点有:指事问供获得的口供是否属于非法证据;审讯录像有空白是否应当以非法证据绝对排除;非法搜查获得的实物证据排除问题应当如何准确判断。同时对广东省高院运用非法证据排除作出最终的无罪判决进行简单分析。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该案件争议焦点问题进行法律评析。此部分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章节从三方面对陈灼昊案无罪判决的适用提出疑问,通过理论分析、法条分析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实践中面临的诸多困境,具体主要从取证手段、责任分配、补正规则、运行启动及救济渠道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在分析非法证据排除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具体包括:扩大非法取证的手段范围;平衡控辩双方的非法证据证明责任;严格规范证据补正条件;确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模式;科学设计非法证据排除的救济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