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挂失转走本人银行卡内的他人存款行为之定性
【6h】

挂失转走本人银行卡内的他人存款行为之定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案件的基本情况

(一)案由

(二)案情介绍

(三)分歧意见

1. 被告人赖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2. 被告人赖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3. 被告人赖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4. 被告人赖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四)争议焦点

二、相关问题的法理分析

(一)前提:相关法律关系梳理

1. 办卡人与银行间的法律关系

2. 实际存款人与办卡人间的法律关系

3. 银行与实际存款人间的法律关系

(二)核心:存款的法律状态剖析

(三)工具:相关罪名解析

1. 盗窃罪中的“秘密窃取”

2. 诈骗罪中的“三角诈骗”情形

3. 侵占罪中的“代为保管”

(四)边界:民事债务不履行行为与财产犯罪的关系

三、本案的分析与结论

四、本案的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银行卡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实践中银行卡领域的犯罪现象愈发多见。根据银行卡的相关立法规定,挂失银行卡本身是一种合法行为,但如果在挂失时明知本人账户下尚有他人的存款,仍然凭借银行后台操作系统,通过补卡转账程序将他人的存款非法占为己有,并在他人要求归还时拒不返还,这在性质上就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具有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文拟从一个现实案例出发,首先论述借用他人身份证办理银行卡所涉及的相关主体间的法律关系;然后剖析存款的法律状态;紧接着分析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的法律特征以及民事债务不履行行为与财产犯罪的联系;再得出案例的最终处理意见;最后谈谈如何有效地防范与惩治银行卡犯罪。
  本文全文约26700字,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案件的基本情况。该部分由案由、案情介绍、分歧意见、争议焦点四个板块构成,介绍了本案的相关情况,陈述了本案中各方的观点,梳理出本案的争议焦点。
  第二部分:相关问题的法理分析。该部分论述了本案涉及的理论问题,如办卡人、实际存款人与银行三者间的法律关系;存款的法律状态;盗窃罪的“秘密窃取”要素、诈骗罪中的“三角诈骗”情形、侵占罪的“代为保管”要素之正确理解问题;民事债务不履行行为与财产犯罪之间的界限。
  第三部分:本案的分析与结论。该部分承接上一部分的法理分析,认为本案中赖某名下银行卡内的他人存款属于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因而本案不成立盗窃罪或诈骗罪,亦不属于民事债务不履行行为,而构成侵占罪。
  第四部分:本案的研究启示。该部分针对实践中银行卡领域犯罪的现状,提出几点关于防治银行卡犯罪的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李怡;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法律(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沛谞,李大槐;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侵犯财产罪;
  • 关键词

    银行卡犯罪; 司法实践; 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