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赔偿与死刑改判研究——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为分析样本
【6h】

赔偿与死刑改判研究——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为分析样本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样本选择

(五)研究意义

二、赔偿与死刑改判实践考察

(一)涉及赔偿的死刑改判整体概况

(二)赔偿情节的外在表现复杂多样

(三)赔偿活动的发生时间复杂多样

三、赔偿与死刑改判问题梳理

(一)死刑改判中赔偿的观念偏保守

(二)死刑改判中的赔偿认定不规范

(三)死刑改判中的赔偿操作不规范

(四)死刑改判中其他情节难有实效

四、规范赔偿与死刑适用的建议

(一)革新死刑改判中的赔偿观念

(二)规范死刑改判中的赔偿认定

(三)细化死刑改判中的赔偿操作

(四)协调赔偿与其他情节的关系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赔偿情节在刑事审判当中不仅受到当事人的重视,国家机关在此过程中也会将被告方的赔偿情节纳入到考量体系,这种现象在死刑案件中尤为突出。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司法的透明度受到质疑,国民经济发展下的贫富差异也产生了一系列关于死刑改判中赔偿情节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论调,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大都是理论和逻辑层面的推演,并没有触及这个问题的核心。可以说,理论中我们需要更新部分浮于表层的观念,实务中也需要我们制定便于固定操作的标准,而这些都应当基于细致的实证分析。笔者通过搜集和分析历年上网的裁判文书,对646例(包括178例涉及赔偿以及468例未涉及赔偿案件)上诉审维持案件以及194例(包括112例涉及赔偿以及82例未涉及赔偿案件)上诉审改判案件的比较,发现在审判实务中赔偿情节的表现形式以及活动空间有着相对的复杂性,不过的确在上诉审中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也推动了多方共赢局面的达成。同时在当前死刑该判中的赔偿仍然有集中于上诉审期间以及适用标准不一等问题,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理性的分析这些质疑的矛头所在,积极的推动赔偿情节在司法过程中的适用和规范。本文除结语外约3.8万字符,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对象、方法和意义的进行整体的概括。首先将文章选题的取向和背景进行大致的描述,其次介绍本文主要实证部分所依赖的案例来源和选择,再次是就案例的检索和筛选整理方法进行阐述,最后是论述本文写作的意义。
  第二部分,涉及赔偿的死刑改判案件实证分析。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基于死刑改判上网案件整理分析。首先对死刑改判案件中涉及赔偿的案件比重进行认定;其次对于涉及赔偿的死刑改判案件进行细致分析,就其中情节的种类、时间、认定等分门别类予以整合和列举,从而将赔偿情节影响下的死刑改判概况加以描述;最后,将赔偿情节与其他量刑情节进行综合分析,对舆论中的一些声音予以回应。
  第三部分,涉及赔偿的死刑改判案件问题梳理。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赔偿案件在司法实践中虽然不属罕见,却仍旧难有底气;理论界与实务界关于赔偿情节的认定也存在着相当的争议;另外在共同犯罪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
  第四部分,涉及赔偿的死刑改判案件完善建议。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其中部分问题都属于观念偏差,理论与实践中都不曾有旗帜鲜明的肯定声音,大都是因为提倡赔偿情节影响改判结果的论调和传统的理念有一定的出入,我们首先应当正视实践中存在的现象,不可选择性失明也不可过度引申。其次对于实践中不规范的做法与有争议的观点,以实证的姿态来进行梳理,从而使赔偿情节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各方共赢,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