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转型与发展——对最高人民法院四个《五年改革纲要》比较分析
【6h】

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转型与发展——对最高人民法院四个《五年改革纲要》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当代中国的司法改革进程

(一)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进展情况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司法改革

2、改革开放以来四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颁布

(二)文本介绍

1、研究文本选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所选文本的基本情况

二、四个五年改革纲要的比较分析

(一)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动因的比较分析

1、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2、司法活动自身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

3、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二)改革理念的比较分析

1、改革原则的比较分析

2、改革目标的比较分析

3、改革价值取向的比较分析

(三)改革路径选择的比较分析

1、由各自推进到顶层设计

2、顶层设计与试点相结合

(四)改革纲要内容的比较分析

1、法院的审判制度建设比较分析

2、法院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比较

3、法院装备和经费保障体制的比较

4、改革内容比较分析的结论

三、中国司法改革路径的转型

(一)排除障碍,实现职业化司法与民主化司法兼顾

1、排除司法实践中的各类障碍,实现审判独立

2、司法任职资格趋向职业化

3、实现职业化司法与民主化司法兼顾

(二)司法职能从工具性到功能性转化

1、维权与维稳的协调统一

2、司法职能的功能性转向

(三)实现司法克制与司法能动的折衷

1、司法克制与司法能动的对弈

2、司法克制与司法能动的折衷

(四)现代司法制度的本土化

1、放权与试错相结合的实践特色

2、现代司法制度的本土化

四、司法改革进程中的局限和完善

(一)司法改革进程中的局限

1、以“变通为名”的放权试验性改革模式不合法

2、过分重视司法民主会导致众愚政治

3、司法改革的不彻底性和局限性导致零和博弈

(二)司法改革进程的完善

1、司法改革应从实质上依法推进

2、司法改革需要社会整体的适当参与和集体认同

3、司法改革应走反思性改革之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司法制度是保障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改革是司法制度得以建立、健全和完善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有效途径,从法理学的视角,运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和法社会学等研究方法,从时代背景、指导理念和具体内容等方面对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出台的四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进行宏观把握和系统化梳理,探索当代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的转型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发现其局限和问题,进而展望改革的发展前景。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根据时间顺序对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情况进行纵向的、概括性梳理,明确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通过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借鉴人类法治发展史上的先进经验,逐步探索并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并简要阐述文章的文本选取情况。第二部分从时代背景、指导理念、方法路径和内容考察等方面对文本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通过对比发现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国通过实现司法任职资格、司法功能等的转向,逐步走向一条自主性司法改革的道路。第三部分作为难点所在,在结合文章第二部分中所得结论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出中国司法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转型规律和特点:司法的任职资格职业化,司法职能从工具性到功能性的转变,实现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折衷,以及现代司法制度的本土化。第四部分基于前面对司法改革进程的分析研究,针对司法改革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越法进行、过度重视司法民主化和零和博弈”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对中国司法改革发展前景进行一定的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