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民网刑事案件报道的媒介呈现
【6h】

人民网刑事案件报道的媒介呈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框架理论

(五)本文的创新点

(六)研究设计

二、人民网刑事案件报道的内容分析

(一)整体数据分析

(二)新闻体裁分析

(三)新闻主题分析

(四)消息来源分析

(五)引语分析

(六)转载新闻出处分析

(七)小结

三、人民网刑事案件报道的文本分析

(一)叙事者:观察者、记录员角色

(二)叙事视角:外聚焦视角为主

(三)叙事结构:线性结构

(四)小结

四、反思与建议

(一)增加原创力度,发挥原有优势

(二)促进体裁多样化,加强以案释法

(三)适度丰富信源,实现话语平衡

(四)改进叙事策略,设置合理悬念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编码指南

展开▼

摘要

刑事案件报道是法治新闻报道中最为常见的种类,因其重要性、显著性、刺激性的特点广受公众关注。媒体报道刑事案件谴责犯罪行为,有教育、警示公众的积极作用。人民网创办于1997年,是《人民日报》建设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作为最权威且具代表性的主流网络媒体之一,在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选取2007—2017年,人民网对11例刑事案件的报道,运用框架理论,通过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人民网刑事案件报道的媒介呈现。 研究发现,从2007年至2017年,人民网加大了对刑事案件的关注程度,报道数量总体上呈现递增的趋势。2011年人民网《人民电视》栏目开播,增加了视频新闻的形式,使得报道形式更加多元。报道刑事案件时,侧重“通报案件侦查/审判/执行过程”和“讨论案件产生原因/相关社会现象”的主题,体现了“事实描述框架”、“问题讨论框架”和“反思建议框架”。在叙事方式上,人民网扮演的是观察者、记录员的角色,叙事视角以外聚焦视角为主,官方权威声音偏重,体现出“宣传导向框架”。叙事结构上通常使用时间线索或因果关系串联新闻事实,形成简单明了的线性叙事结构。 人民网比较重视刑事案件报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消息获取渠道来看,注重采纳由记者采访到的第一手信息;第二,从消息来源来看,注重从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等权威机构获取信息;第三,从引语来看,在表现观点、态度、情绪等主观性较强的话语时多使用直接引语的方式呈现;第四,从转载新闻出处来看,转载新闻来源主要集中于官方传统媒体及官方新闻网站。不过,人民网刑事案件报道仍有不足之处:第一,原创新闻数量远远少于转载新闻数量,网站独创性和原创性弱;第二,消息和评论占绝大部分,缺少通讯、专访、特稿等长篇幅的深度报道,报道难免显得片面性;第三,注重引述公检法机关、其他政府部门等官方消息来源,缺少当事人及亲属的话语,未体现“情感倾向框架”;第四,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单一,文本可读性弱。 据此,笔者从研究的角度提出四点看法:第一,增加原创新闻的投入力度,原创新闻相比转载新闻更能体现出媒体的业务水平和立场,继续深化网站原创内容,有利于实现舆论引导和宣传普法的媒介功能;第二,促进体裁多样化,加强深度报道的采写力度,丰富文本内容;第三,消息来源引述上应做到平衡,应加强对当事人一方话语的呈现;第四,在报道中设置合理的冲突和悬念,可以将单调乏味的新闻报道转变为引人入胜的新闻故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