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20年我国反转新闻报道价值选择的变迁
【6h】

近20年我国反转新闻报道价值选择的变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论文写作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新闻准确性与时效性

(一)新闻准确性的概念

(二)新闻时效性的概念

(三)反转新闻中价值选择分歧

(四)新闻反转现象与学界的探讨

二、不同时期反转新闻的价值选择归纳

(一)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

(二)互联网时代:门户网站兴起

(三)自媒体时代:用户原创信息

三、用户对反转新闻报道价值选择的反馈

(一)用户的新闻需求反馈

(二)媒体公信力影响反馈

(三)用户对反转新闻报道策略的反馈

四、建议:媒体与用户共同价值选择

(一)呈现形式

(二)媒体行为规范

(三)保护新闻传播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反转新闻研究案例

附录二:调查问卷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事实与受众关注度的双重价值标准下,新闻报道“求准”与“求快”的关系处理一直难以平衡。大众传媒希望更快地传递信息来吸引受众,但不准确、未经核实的新闻信息会造成新闻失实乃至假新闻。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的渠道更多元,速度更快,用户对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质量要求更高,新闻报道“求准”与“求快”的矛盾被凸显了。 伴随着这对关系的处理,新闻报道中出现一种新闻现象——新闻反转。从上世纪末“爷孙成‘忘年恋’”事件到本世纪初“南京彭宇”事件、“哈尔滨停水风波”,再到近年来的“榆林产妇坠楼事故”、“中国游客顺走日本马桶盖”等,新闻反转的事件层出不穷。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新闻反转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反转新闻中的新闻当事人经常陷入舆论漩涡,另一方面,新闻频繁反转既影响公众的视听权利,也影响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正确价值判断,使新闻不能发挥社会监测和监督的功能。 本研究收集了近20年的50余份反转新闻案例,并具体通过列举11份典型案例分析在信息流通较慢、渠道较少的传统媒体时代、门户网站兴起的互联网时代与用户原创内容盛行的自媒体时代,不同媒体面对新闻事件时的价值选择变迁及报道策略、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的变化。 同时,研究调查新闻用户对媒体价值选择变迁的反馈意见,了解到新闻用户在自媒体环境中,新闻需求很高,追求真实准确、全面的新闻事实的用户仍占主要,且排斥营销类信息,但媒介素养参差不齐,整体上的新闻辨别能力不高;虽然主流媒体在公信力、舆论引导方面依然占据优势,但自媒体力量也不容忽视,用户的媒介使用已经逐渐向自媒体偏移;此外,调查还发现新闻反转后的传播力度欠缺导致许多用户对事件真相仍存在误读。 研究从媒体内容生产的经验和新闻用户反馈意见两方面相结合提出媒体价值选择的可操作性建议,以希望降低新闻反转的频率。新闻呈现上,主流传统媒体应努力发挥媒介技术的全面性,多种报道手段满足新闻用户在“求准”、“求新”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同时,不同媒体应明确传播目标再进行报道的分工,在新闻发生反转后,应消解用户的新闻误读,不能出现新闻烂尾的现象;报道中,媒体无论怎样区分新闻类型制定报道策略,最终目标都应是公共利益,杜绝诱导性内容;新闻传播环境保护中,主流媒体为了弥补部分新闻报道滞后于自媒体,应增强自身舆论引导能力,还需引导公众培养公民意识,鼓励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参与社会监督。

著录项

  • 作者

    褚启明;

  •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 学科 新闻与传播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韧;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