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花生晚斑病抗性AFLP标记筛选和川渝地区花生遗传多样性分析
【6h】

花生晚斑病抗性AFLP标记筛选和川渝地区花生遗传多样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1章文献综述

第2章绪论

第3章花生晚斑病抗性的AFLP标记

第4章川渝地区花生遗传多样性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花生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优质蛋白质作物之一,在北纬40°到南纬40°的100多个国家广泛种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花生生产和贸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总产量居世界首位,面积仅次于印度,单产仅次于美国。花生叶斑病是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泛、为害最严重的花生病害之一。花生叶斑病分为早斑病和晚斑病两种,在我国又分别被称为褐斑病和黑斑病。川渝花生产区是我国花生主产区之一,是我国西部最大的花生产区,但该区域内花生品种改良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尤其种质资源和育种新技术缺乏系统研究和应用,限制了花生育种后劲及高产优质专用多抗品种选育的突破。 本研究以抗感晚斑病组合“中花5号×ICGV86699”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经田间抗性鉴定明确抗性亲本ICGV86699的抗性受隐性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以AFLP分析结合BSA法筛选到与晚斑病抗性连锁较紧密的AFLP标记3个,即E35/M51、E37/M48和E41/M47,它们与抗性间的图距分别为7.40cM、7.40cM和8.67cM;所获得的3个标记间连锁紧密,位于同一连锁群上,其中与抗性连锁最紧密的标记E35/M551和E37/M48更具育种辅助选择的实用价值。这3个标记在具有野生种亲缘的7个抗病花生品种或材料中均能检测到,而在栽培种以多粒型为代表的抗病材料中均未检测到,表明ICGV86699的抗性基因与栽培种花生中的抗性基因不同。这是国内外有关花生晚斑病抗性分子标记的首例报道。 本研究将AFLP技术与表型分析相结合,分析了来自川渝地区的43份主要花生种质资源和推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AFLP技术能有效地检测来自同一生态区内的栽培种花生间的遗传多样性,龙生型、普通型和中间型品系归属于类群Ⅰ,该类又可分为两个亚类i和ii,前者以龙生型和普通型为主,后者以中间型为主,而珍珠豆型品系自成一类(类群Ⅱ)。龙生型的外贸加工型主要推广品种南充混选1号和天府5号归属于类群Ⅰ的亚类i,而中间型高产品种归属于亚类ii。出苗期、初花期、侧枝长、单株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等8个性状的系统聚类分析表明,83S4-44(类群Ⅱ)和845-185(类群Ⅳ)各自单独成一类,其余41个品系分为三大类群。四个类型的品系在这三大类群间有所交叉,但类群Ⅰ的亚类i为珍珠豆型地方种,亚类ii以龙生型和普通型为主;类群Ⅲ以中间型为主,其中亚类iii又较亚类iv育成年代更早或亲缘关系更近;类群Ⅴ仅包括龙生型和普通型品系,且大多为地方种质。 AFLP与表型两种分析方法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珍珠豆型和龙生型内品种间距离较小,而普通型和中间型内品种间距离较大;交替开花亚种的龙生型和普通型品系关系最近,而连续开花亚种的珍珠豆型与交替开花亚种的普通型间关系最远;主要推广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匮乏。AFLP技术能更好地将珍珠豆型与其他类型区分开来,再将连续开花的中间型与交替开花亚种的龙生型和普通型区分开来;而表型聚类难于将四大类型明确区分开,但能较好地解释更细微的形态和年代差异及亲缘关系。该区域内的花生种质和推广品种的主要性状差异较小,品种间主要性状趋同,缺乏适应不同需求的专用型品种。在花生育种上,应注重地方种质的发掘和创新,同时注重外源种质的引进和利用,以丰富本区域栽培花生的遗传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