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尼采“超人哲学”与福柯“人之死”的比较研究
【6h】

尼采“超人哲学”与福柯“人之死”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文献综述

1.1关于尼采超人哲学的研究

1.2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

1.3关于福柯“人之死”思想的研究

第2章以尼采为代表的超人哲学

2.1尼采超人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2尼采超人哲学的理论渊源

2.3尼采超人哲学的主要内容

第3章福柯的“人之死”

3.1后现代主义哲学

3.2福柯“人之死”提出的理论渊源

3.3福柯“人之死”的主要内容

第4章对两者的比较与评价

4.1比较

4.2评价

第5章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以苏格拉底提出“自知无知”为标志,代表生命意志力的希腊悲剧消逝了,继而出现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和近代的理性主义哲学,人的本能、意志力和创造力丧失殆尽。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哲学家尼采以其“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超人诞生”打碎了统治欧洲两千年腐朽的基督教道德文化,贬低和否定了理性,消解了人类固有的价值和意义,张扬了人的生命价值。其超人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后现代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尼采被后现代主义者尊为其先驱。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福柯对超人哲学进行了扬弃,并融入了自身的理论特色,形成了“人之死”的思想。 本文首先从尼采的超人哲学、后现代主义、福柯的人之死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其次,分别详细阐述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和福柯的人之死。前者主要从历史背景、理论渊源、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后者主要对福柯“人之死”产生的历史大背景——后现代主义哲学作了简单的阐述,进而对福柯“人之死”形成的思想渊源进行了论证,然后论述福柯“人”的具体含义,最终从“人”之诞生、“人”之死亡,“人”之重生三个方面论证福柯“人之死”的内容。最后,对两者进行比较和评价。分别阐述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结语部分总结文章,对人的归宿提出疑问,同时对“主体”存在与否进行简略阐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