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战时期川江的木船运输
【6h】

抗战时期川江的木船运输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抗战前的川江木船运输

一、总体概况:川江木船运输走向衰败的趋势

二、木船船帮组织

三、政府对木船运输的管理

第二章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发展内河木船运输的原因及相关措施

一、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水道交通政策

二、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发展内河木船运输的原因

三、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发展内河木船运输的相关措施

四、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川江木船运输的管理

第三章抗战期间川江木船运输的发展及其问题

一、木船运输的发展

二、抗战时期川江木船运输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章结束语:抗战时期川江木船运输的历史作用与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川江,是一个泛称,泛指宜昌以上四川境内长江主流和支流,纵横全川,是近代史上四川和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川江上传统的运输手段是木船。清末时期,随着洋货的大量涌入和土货的大量输出,川江木船运输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民初以后,随着轮船的出现及四川军阀的混战,川江上的木船运输受到很大影响,呈现衰败的趋势。1937年抗战军兴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也随之移到西南地区,由于战时的特殊条件,本该被近代化的运输工具取代的木船又有了大发展,呈现繁荣的景象,有人称之为川江木船运输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本文主要对战时川江的木船运输作较为详细的研究,深化对抗日战争的研究。在战前及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对内河木船并没有给予重视,缺乏长远的打算。但是随着战争的推进,在宜昌物资的抢运中,川江木船运输表现出的力量使国民政府刮目相看。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由于四川省境内铁路和公路的稀少,以及战时汽车燃料零件的奇缺等种种原因,使得国民政府只好大力扶植木船业的发展。国民政府发展内河木船运输业,主要是通过整治航道、建立机械绞滩站、贷款建造改良木船来实现的。虽然整治航道、建立机械绞滩站的最初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木船运输,但是它对战时的木船运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木船运输的效率,减少了航行中的危险。在国民政府实施的上述措施中,建立机械绞滩站和制造改良木船两者最为重要,是抗战期间新兴的事业;尤其是制造改良木船,由政府用经济的力量帮助船商制造木船,是前所未有的。 同时,国民政府为了稳定后方的统治秩序,实行了加强对川江航运的统制、对后方木船实行限价政策、组织民船商业同业公会船员工会联合会等措施来进一步控制木船运输业。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国民政府这才真正地掌握了对川江航政的管理权,对川江航运的管理,比之战前来说,要严密的多。 川江的木船运输业在战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论是船只的数量还是运量方面都比战前要增加很多,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小船作为一种旧式的内河运输工具,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外在的严酷竞争,在战前原本已经严重衰败,抗战时期能够得到恢复和发展,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随着抗战的胜利及内战的进行,川江木船的发展空间缩小了,甚至生存环境也消失了,因此木船业一落千丈,走向衰败是必然的。战时的川江术船运输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对于木船运输在战时后方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抗战产生的积极影响,我们应当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