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身份危机研究
【6h】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身份危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相关概念探析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五)本研究的资料来源说明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身份危机的表现

(一)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地位危机

(二)中等职业教育内部认同危机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身份危机的内外因分析

(一)人类生存危机引发教育危机

(二)世界性教育危机挤兑中职发展空间

(三)中等职业教育内部因素制约其发展

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及其双重身份

(一)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双重身份

四、可持续发展视域下中等职业教育新型身份塑造

(一)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诠释

(二)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多元主体利益论

(三)多元主体利益理论视角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在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它兼具将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融于中级技术工人、中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性”和“职业性”双重身份。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然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数量得到绝对增长的同时其身份危机也相随而至,主要表现在:第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危机。与普通高中教育比较而言,政府对中职人均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减少,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基础设施差,生师比值偏高,家长和企业对中职生总体素质评价不高,认为其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学术界对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弱化,研究成果少。第二,中等职业教育内部认同危机。老师和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价值的不认同,对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人文教育性身份的不认同,学校对中等职业教育身份的同一性的认同“错位”等造成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内部认同危机。 中等职业教育身份危机的产生是人类生存和环境恶化的结果之一,是世界性教育危机对其挤兑的后果,也是受自身内部办学观念的不够重视、办学定位不准确、内部服务市场的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的结果。从属于“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双重身份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同时必须关注教育市场。因此,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职业教育服务市场,健全对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严格贯彻资格证书管理,从宏观上严把质量关;学校则要实现办学目标多元化,转变对学生的培养方式,正确理解“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学生自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和技能知识。这样,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才能长久持续地发展下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