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衡阳县为例
【6h】

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衡阳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客观要求

1.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1.1.3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1.2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2.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2研究内容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研究技术路线

1.4农村居民点研究现状

1.4.1国外研究现状

1.4.2国内研究进展

第2章农村居民点用地与相关理论基础

2.1农村居民点相关概念

2.1.1居民点和居民点用地

2.1.2农村居民点用地

2.1.3农村宅基地

2.2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2.2.1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2.2.2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2.3农村居民点相关理论

2.3.1区位理论

2.3.2人地协调理论

2.3.3可持续发展理论

2.3.4景观生态学理论

第3章研究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

3.1研究样区的选取

3.1.1研究样区的选取

3.1.2研究样区概况

3.2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分析

3.2.1农村居民点总体情况

3.2.2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3.2.3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用地

3.3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规律

3.3.1用地总量呈上升趋势

3.3.2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数量大

3.3.3占用耕地比重大

3.4小结

第4章研究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影响因素

4.1理论模型的建立

4.2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

4.3因子分析法结果

4.3.1各自变量相关分析

4.3.2提取公共因子

4.3.3基于因子得分的回归模型

4.4小结

第5章研究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

5.1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和计算

5.2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景观格局分析

5.3小结

第6章结论与讨论

6.1主要研究结论

6.2政策建议

6.3讨论

6.4论文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主要科研活动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要求,促成了城市与乡村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因此就必然造成农村生产条件以及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也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农村居民点规模的扩展,村容村貌的改变。但是我国农村居民点分布广、数量多,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占城乡建设用地比重高,在农转非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并没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减少,反而个别地区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因此,正确认识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有利于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有利于为合理调控用地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此,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深入探析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管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湖南省衡阳县作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区域,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章:
   第一章首先论述了研究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影响因素这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以及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阐述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相关理论基础,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区位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景观生态学理论。
   第三章阐述了研究区域的选取和概况,分析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采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特征和变化规律。
   第四章进一步运用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引起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影响因素。
   第五章借助景观格局理论,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景观格局的变化过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提供依据。
   第六章得出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研究中的不足进行讨论。根据本研究所得结论,从政府角度就如何管控农村居民点用地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粗放,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表现为上升一下降一上升的过程,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面积变化趋势基本一样,2001年起有所反弹,出现拐点,之后又开始趋于上升,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强度则一直保持增加的态势。
   (2)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分别为经济因素、科技因素、制度因素。其中制度因素占主导地位,弹性高达0.722.,三个方面的因素均表现为正向作用,且作用存在着差异性,说明今后一段时期,一方面保持政策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方面应加大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力度。
   (3)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的相对差异性。农村居民点具有规模集中化和局部分散化两种趋势,农村居民点整理活动应紧紧把握这种变化趋势,根据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居民点功能转换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措施与技术标准,做到科学规划、有效实施,更好的引导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