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德情绪与道德认知对大学生道德两难判断的影响研究
【6h】

道德情绪与道德认知对大学生道德两难判断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1.2现有研究述评

1.2.1认知发展学派的道德判断理论

1.2.2社会直觉模型

1.2.3道德判断双加工理论

1.2.4 Moll的理论

1.2.5道德判断理论述评

2 问题提出

2.1本研究的内容

2.2研究意义

3 研究一:实验

3.1预实验

3.1.1实验材料的选择

3.1.2实验材料的预测

3.2实验一:情绪增加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

3.2.1实验目的

3.2.2实验假设

3.2.3被试

3.2.4实验材料

3.2.5实验设计

3.2.6结果与分析

3.2.7结论与讨论

3.3实验二:情绪减少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

3.3.1实验目的

3.3.2实验假设

3.3.3被试

3.3.4实验材料

3.3.5实验设计

3.3.6结果与分析

3.3.7结论与讨论

3.4实验三:认知增加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

3.4.1实验目的

3.4.2实验假设

3.4.3被试

3.4.4选择材料

3.4.5实验设计

3.4.6结果与分析

3.4.7结论与讨论

4研究二:德性心理特征分析

4.1原因统计

4.2结论

5总讨论与结论

5.1情绪和认知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

5.2关于双加工理论与Moll理论

5.3大学生道德判断特点

5.4文化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5.5总结论

5.6本研究的新颖点和需要深入的方面

5.6.1新颖点

5.6.2需要深入的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实验材料

后记

展开▼

摘要

情绪与认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目前主要有Greene的双加工理论和Moll理论,Greene认为道德判断是认知和情绪平等竞争的过程,情绪战胜认知则做出道义判断,认知战胜情绪则做出功利判断。Moll认为道德判断中情绪和认知是相互综合的,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最大,即在道义判断和功利判断中都有认知的存在,但影响人们道德判断改变的只是情绪卷入的差异,情绪增多做出道义判断,情绪减少做出功利判断。这两个理论从不同侧面阐述了情绪和认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共同之处在于情绪占主导时做出道义判断,而分歧在于功利判断的原因,双加工理论认为功利判断是认知增多占主导造成的结果,而Moll理论认为是认知不变、情绪减少的结果。因此本文的目的首先在于区分这两个理论,其次是考察我国大学生进行道德两难判断及其影响因素。这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三个实验,实验均采用自编道德两难故事,第一个实验研究情绪增加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这是Greene与Moll理论相同的部分,第二个实验研究情绪减少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与第一个实验一起验证Moll理论是否成立,第三个实验研究认知增加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与第一个实验一起验证Greene理论是否成立。第二部分为道德判断选择原因德性心理特征分析,以揭示当代大学生道德判断特色。结果显示:
   1.实验1与实验2共同证明了Moll理论即情绪增加做出道义判断,情绪减少做出功利判断;实验1与实验3共同验证了Greene的双加工理论即情绪增加做出道义判断,认知增加做出功利判断。实验证明两个理论都成立。
   2.虽然两个理论的侧重点不同,但实质是一致的,可以看做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的描述。用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Moll理论。
   3.道德判断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仅在小范围内有差异。
   4.当代大学生德性心理特征主要有两点:第一,做出道义判断时所考虑的理由,大部分是由于情绪情感的影响程度而选择道义判断;做出功利判断时,基本是由于对个人、他人(集体)、国家利益关系和价值的考虑进行选择的。第二,当代大学生在面对两难选择时,大多数人是深怀爱国情怀,国家利益占据首要地位,然后是亲情,友情,他人利益,对陌生人的同情,最后是个人利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