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S·艾略特与吴宓浪漫主义诗学观之比较
【6h】

T·S·艾略特与吴宓浪漫主义诗学观之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T·S·艾略特与吴宓对浪漫主义的态度

(一)诗学主张:“非个人化”与“合浪漫之感情与古典之艺术”

1、诗人与诗

2、情感与诗

3、艺术与诗

(二)、诗人评价:“文学自律性”与“文学与人生”

1、华兹华斯

2、雪莱

3、马修·阿诺德

二、不同态度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二)、文化原因

(三)、个人原因

三、审美理想:“统一的感受力"与“三境说”

(一)、“统一感受力”与“三境说”

(二)、诗歌作品中的体现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T·S·艾略特与吴宓是二十世纪两位重要的诗人和诗学家,在现代中西文学发展史上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曾先后师从于新人文主义大师欧文·白璧德,因此在他们身上都留有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的烙印。尽管如此,他们二人的诗学观点却大不相同,尤其是在“浪漫主义”这一问题上。但一直以来,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以“浪漫主义”为切入点全面比较吴宓与艾略特的诗学观,探讨在中西文化背景下二人诗学观的异同。
   吴宓从小开始接受传统教育,他总是以中庸的态度去面对事物。因此他提出了“合浪漫之感情与古典之艺术”的诗学主张。这一主张既肯定了浪漫主义的真挚情感又指出了浪漫主义艺术上的缺陷,可谓客观中肯。对于那些浪漫主义诗人及作品吴宓也是秉着客观的态度去欣赏评价。艾略特则不同,他是顺着西方文学史发展的潮流将反浪漫主义推向高潮。理论上,他提出了著名的“非个人化”,将浪漫主义从诗人到艺术全部否定。不仅如此,他还以非常极端的态度对浪漫主义诗人一一进行批评。他们对浪漫主义态度不同是因为他们各自的诗学理想不同。吴宓心中理想的诗学是“三境说”,艾略特则是“统一感受力”。他们不仅提出各自的诗学主张,同时又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证实自己的观点,在艺术与创作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