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思自我评价与自信的关系: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
【6h】

反思自我评价与自信的关系: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

代理获取

摘要

反思自我评价指个体想象(推断)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符号互动论认为个体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内化知觉到的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来定义自己,即反思自我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我概念。大量研究也表明反思自我评价是个体形成、巩固和改变自我概念的基础。在社会发展、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和自我发展领域的交叉研究中存在一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自我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觉知到的他人(特别是同伴和家庭成员)对自己的评价。对反思自我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反思评价在他人实际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同时,他人实际评价又影响着反思评价和自我评价,自我观也通过自我呈现和社会行为改变他人对自己评价,从而影响着反思评价过程。
   对于年龄小的被试来说,更多地依赖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对于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个体来说,反思自我评价过程并不像他人反馈模型所假设的那么被动,反思评价的信息不仅来自他人反馈,而且还来自自我观,他们会在社会交往中主动地、有选择地加工这些信息,再产生自我评价。
   当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发展比较稳定后,对习惯或不习惯用关系来定义自我的个体来说,在反思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其自我评价受到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呢?我们引入了关系型自我构念变量,并将自信作为反思自我评价的结果,用于测查反思自我评价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本文探索反思自我评价启动对自信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受到关系型自我构念(RISC)的调节。我们推测,在激活反思自我评价后,由于高RISC的个体根据自己与亲密他人的关系来定义自我,其自信容易受到影响,而低RISC个体的自信则相对稳定。本文用了两个研究来验证这个假设,研究一通过测量关系型自我构念实现,研究二通过启动关系型或独立型来操作自我构念。
   研究一首先让被试填写修订版关系型自我构念量表;隔一天后,让被试在电脑上完成反思自我评价任务,判断这些词语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最好朋友对你的评价;并让被试回答3个评估状态自信的题目。研究二的程序与研究一程序相似,不同的是将填写RISC量表换成了句子完成测验,用以启动被试的独立型或关系型自我构念。
   研究一以反思自我评价、关系型自我构念为自变量,自信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反思自我评价主效应显著,反思自我评价与关系型自我构念的交互效应显著。简单斜率分析发现:在低关系型自我构念中,反思自我评价对自信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在高关系型自我构念中,反思自我评价与自信相关显著,即积极反思自我评价会形成高自信。这个结果支持了反思自我评价与自信的关系随着RISC而变化的假设。
   对研究二的数据进行2(反思自我评价:消极,积极)×2(自我构念:关系型,独立型)两因素的单变量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反思自我评价的主效应显著,积极反思自我评价下的自信显著高于消极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构念主效应不显著,反思自我评价与自我构念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关系型自我构念条件下,随着反思自我评价得分的增加,被试的自信程度增高;在独立型自我构念条件下,随着反思自我评价得分的增加,其自信增加缓慢,不显著。总的来说,特质RISC(研究一)和启动的RISC对反思自我评价与自信关系的影响是一致的。
   研究反思自我评价与自信的关系受到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影响,高RISC的被试在积极反思自我评价下变得更自信,在消极反思评价下变得更不自信,社交自我一致性表现出比较大的影响力。而对于低RISC(或独立型个体)来说,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反思评价,对自信的影响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