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学中的武汉——世纪转型期的武汉城市书写
【6h】

文学中的武汉——世纪转型期的武汉城市书写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世俗的城:江城文化的市俗与驳杂

第一节 城市空间:市民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较量

第二节 “汉味”风情:市民性格与城市体验的展现

第三节 池莉与方方:平民生活的差异化叙事

第二章 怀旧的城:老武汉的都市想象与历史记忆

第一节 “老武汉、大汉口”:租界时代的商城传奇

第二节 “楚声汉调,江韵夏风”的文化与忧伤

第三节 “因武而昌,革命之城”蜕变的疼痛

第三章 流逝的城:欲望时代的寓言化叙事

第一节 都市“鼹鼠’’:异化城市中的“精神漂浮物”

第二节 “痛苦的理想主义者”:病症之城的现代性焦虑

第三节 “城市失忆症”:消失了的城市记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一直以来,城市都是文学作品中被讲述或者说被想象的对象,城市书写即是对城市的一种想象性的文学实践活动。武汉作为一座典型的中国内地城市,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武汉”为表现对象的湖北城市小说成为中国城市文学族群中不可忽视的一支。本文在把握武汉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紧扣世纪转型期这一时代语境,试图从“世俗的城”、“怀旧的城”、“流逝的城”三个方面来构建新时期文学中的武汉形象。然后再深入探究武汉作家面对同一座城市而展开风格迥异的想象性书写的深层原因。
   “文学中的武汉”是一座世俗的城。市俗与驳杂,是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最显著也最无法忽视的文化特色。所谓的市俗,主要表现在通过城市空间所展示的小市民文化的强势与盛行、精英文化的脆弱与不堪一击;所谓驳杂,一方面体现在汉味风俗的五方杂处、“说不清白”,另一方面体现在市民性格与城市情感体验的欲说还休的复杂和一言难尽。
   “文学中的武汉”是一座“怀旧”之城。武汉作家愈来愈主动与自觉地对武汉城市历史进行书写,将主题置于一种“历史化”的叙写之中,着眼于展现租界时代老武汉、大汉口的沧桑往事,在欣羡与追忆之中缅怀“东方芝加哥”的辉煌之梦。进而展现老武汉这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蜕变的艰辛与断裂的疼痛。
   “文学中的武汉”是一座“流逝”之城。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现代化的都市在武汉“新生代”作家笔下,更多呈现出一种“无名同质”的状态,城市个性文化逐渐丧失。物化之城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心灵的孤独与寂寞。
   城与书写者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书写者既是城市形象的创造者,同时自身又是那个城市的创造物。双重身份使得她们对城市想象的共性之中又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池莉、何祚欢、彭建新等作家对武汉的书写表现出认同的态度;而方方、刘继明、张执浩等作家的知识分子出身或知识分子视角,决定了他们的“精英叙事”立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