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合时宜”的一代人——大历史视野下《武训传》批判相关现象研究
【6h】

“不合时宜”的一代人——大历史视野下《武训传》批判相关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序言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武训传》

(二)心态史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第二章 《武训传》与批判武训的产物—《宋景诗》

一、武训传的多次修改

二、批判武训的产物—《宋景诗》

第三章 中国早期电影的传统

一、文艺片与商业类型电影传统

二、中国电影的三重属性

三、抗战烽火:困难时期的中国电影

(一)国民党介入电影业

(二)左翼电影人与“软性电影论争”

(三)“道”的多元性与电影人的自主调谐

(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其内容

四、战后电影新高峰

小结:“进步”的游移与宽容

第四章 影业格局的改变

一、两种路径下的必然选择

二、商业传统的散失

(一)国营电影体系的建立与私营电影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清除好莱坞运动

三、会师之后的交流与重组

四、“道”的唯一正确性与认知调谐的偏差

五、艺术性追求的人为打压

六、两种理性化路径的格格不入

七、不合时宜的典型范本:孙瑜与《武训传》

(一)“不合时宜”的一代人

(二)自我调谐的偏差

(三)商业传统在《武训传》中的若隐若现

(四)个人艺术追求与降低乃至废弃艺术追求之间的冲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建国初期,以《武训传》为代表,《我们夫妇之间》《关连长》等一批影片遭受批判,而其中由以《武训传》为甚。伴随着《武训传》的重见天日,鉴于以往《武训传》批判运动研究中的不足,本文试图将研究的对象重点从“当权者“转向“无权者”,转向电影的创作者。将研究对象锁定为,以孙瑜为代表的一代电影人在拍摄《武训传》《我们夫妇之间》《关连长》《宋景诗》等一批电影时,这一群体虽然积极拥护共产党和新社会,在自己的电影创作中已经有意识的进行了迎合新时代的修改,结果却始终达不到要求,惨遭批判的群体性现象。站在一个大历史观视野下,将其置于中国电影史的视域之下,结合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着重分析以孙瑜为代表电影知识分子在长期的电影实践中所形成的创作习惯,心理定势及其特征,并将之与我党的延安文艺政策与方向进行对比。通过个人传记,影像文本,相关史料切入,探寻以《武训传》为代表的这批电影被批判的根源所在,试图阐释以孙瑜为代表一代电影人成为“不合时宜”者的历史动力学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