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土地市场化背景下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的委托代理分析
【6h】

土地市场化背景下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的委托代理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关于土地市场的研究

1.1.1 国外关于土地市场的研究

1.1.2 国内关于土地市场的研究

1.2 关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

1.3 关于博弈论和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的研究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2.2 研究概念界定

2.3 研究目的和内容

2.3.1 研究目的

2.3.2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4.1 研究方法

2.4.2 技术路线

第3章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招标人的激励、约束机制

3.1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直接招标人的委托代理关系梳理

3.1.1 全国人民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委托代理

3.1.2 中央政府国务院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

3.1.3 地方政府与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代理

3.1.4 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该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

3.2 现有土地出让委托代理激励、约束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土地出让委托代理的行政本质特性

3.2.2 上级委托人对下级代理人考核的困难性

3.2.3 政治性激励不兼容和约束软化性

3.2.4 引发具体职能委托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3.3 现有土地出让委托代理问题的实证解释

3.3.1 实证解释的逻辑起点

3.3.2 基于全国层面的实证解释

3.3.3 以重庆市为例的实证解释

3.3.4 以上海市为例的实证解释

3.3.5 以甘肃省为例的实证解释

3.3.6 实证解释的结论

3.4 现有土地出让委托代理激励、约束的改进设想——市场性委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评标人的激励、约束机制

4.1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招标人与评标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4.2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招标人与评标人委托代理的主要问题

4.2.1 评标劳务报酬固定化,总体报酬水平不高,报酬正向激励缺乏

4.2.2 评标人评标的主观随意行为倾向可能性大,影响评标结果的公正公平性

4.2.3 评标人所拥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反差大、不对等

4.3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对评标人的激励机制

4.3.1 基于激励报酬的激励机制

4.3.2 基于声誉影响的激励机制

4.3.3 激励报酬激励机制和声誉影响激励机制的关系

4.3.4 激励机制的算例分析

4.4 评标人的约束机制分析

4.4.1 制定并完善对评标专家进行统一管制的法规

4.4.2 建立并完善具体的管理制度

4.4.3 对评标专家追加进行后期评估

4.4.4 注重对评标专家进行动态管理

4.5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综合评标实例分析

4.5.1 应用背景分析

4.5.2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一般综合评标法分析

4.5.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标实例分析

4.5.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综合评标实例分析

4.5.5 评标方法的结果分析与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投标人的激励、约束机制

5.1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招标人与投标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5.1.1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招标人与投标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形成

5.1.2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招标人与投标人委托代理的主要问题

5.2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对投标人的激励机制分析

5.2.1 激励分析—与经营性用地协议出让时的激励情况对比

5.2.2 激励分析—土地招标出让时竞买人参与和不参与的激励对比

5.3 实证分析:经营性用地协议出让为主到招拍挂出让的激励对比

5.3.1 从全国层面出发的激励对比

5.3.2 以重庆市为例的激励对比

5.3.3 实证分析的结论

5.4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对诚信守法投标人的约束机制分析

5.4.1 模型假设

5.4.2 均衡分析

5.4.3 结论与建议

5.4.4 诚信守法投标人约束机制的案例验证分析

5.5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投标人合谋的相关理论及影响分析

5.5.1 合谋的本质与合谋形成的条件

5.5.2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投标人的合谋机制选择

5.5.3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投标人合谋的不利影响

5.6 基于信号博弈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中投标人合谋围标的约束分析

5.6.1 信号博弈模型构建与求解

5.6.2 土地使用权出让中投标人合谋围标的案例分析

5.6.3 信号博弈模型分析的结论

5.6.4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投标人合谋围标的约束机制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多方合谋的约束扩展探讨

6.1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的多个参与主体

6.2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多方共同合谋的形成机理

6.3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多方共同合谋的主要类型

6.4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投标人、招标人双方合谋的博弈分析

6.4.1 模型说明与界定

6.4.2 模型求解

6.4.3 模型分析的结论

6.5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投标人、评标人、招标人三方合谋的博弈分析

6.5.1 模型说明与界定

6.5.2 模型的均衡分析

6.5.3 模型分析的结论

6.6 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多方合谋的约束机制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7.3.1 研究的不足

7.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展开▼

摘要

1987年12月,深圳市首次公开拍卖—宗国有土地使用权,这次土地拍卖是建国后中国第一次把土地使用权作为资产进入市场,这意味着土地开始作为商品走向市场,宣告了土地市场的诞生。之后在较长的时间内,协议出让的方式长期占据国有土地出让方式的主导地位;由于土地协议出让的方式是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交易方式,在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过大,这就使得寻租行为和腐败行为频发,造成政府无法获得正常市场化的土地出让收益,致使巨额国有土地资产流失,严重制约了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危害巨大。为改变这种状况,为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土地出让市场,规范国有土地的出让行为,获取正常市场化的土地收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于2002年5月9日发布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于2004年3月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该文件明确要求从2004年8月31日开始所有经营性用地都要采用招标拍卖挂牌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这意味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这一制度在全国全面展开施行。随后2007年9月28日国土资源部依据物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法理原则,发布了39号令《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这些就助推了土地市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实施确实进一步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显化了土地的正常市场价值,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而且土地出让经济收益极大化的好处也充分显现,这样“土地财政效应”逐渐异化为各级地方政府追逐的目标,为了获得更高的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广泛运用“价高者得”的拍卖和挂牌出让方式,这样各地土地出让价格不断上涨,从而引发房地产价格非理性过快上涨。党中央和国务院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直都在致力于调控。面对日益严重的地价和房价形势,从2010年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大了调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如明确要求各地要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方式和内容,探索土地出让综合评标方法;明确要求在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要积极探索“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等出让方式。中央政府的调控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制度,改进当前国有土地市场化出让的方式,以期稳定地价和房价。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是国有土地市场化出让中的重要方式,因而研究土地市场化下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是必然的现实需求。当前直接专门研究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的文献较为少见,它们或是综合笼统地分析国有土地招标出让的现状与问题,或是简要分析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投标的价格均衡策略,或是浅显的定性探讨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与地价、房价的关系;这些零散、不系统的研究还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本研究从理论上扩展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的研究视角,丰富深化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提出了应对当前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系列问题的措施与思路,能为政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出让制度的实践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市场化出让是土地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市场化出让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本文以土地市场化背景下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出让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与实例分析法、定量实证研究法、博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其中主要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研究的依据,对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出让中的几大主要参与主体(政府部门直接招标出让人、评标人及投标人等)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本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把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授权的下属事业单位当作具有同一性质的政府部门直接招标人来进行分析。得出了在中国现有政治行政体制下,国有土地产权形成了如下行政性委托代理链:全国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政府国务院——各地方政府——各地方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的工作人员。具体到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当地方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作为招标人时的激励、约束会出现如下主要问题:由行政性委托代理引发的上级委托人难于考核下级代理人,上级委托人对下级代理人约束软化和政治激励不兼容以及出现短期和机会主义行为等。然后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从全国层面和以重庆市、上海市、甘肃省为例的地方政府的层面对现有土地出让委托代理激励、约束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实证解释与验证。在现有的行政委托代理下政府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既是国有土地产权的代表也是土地的管理者,既承担国有土地所有者的经营职能也承担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土地管理职能,集经营职能与管理职能于一身,必然会造成职能错位,行为失范、责任模糊、激励不兼容、约束软化等内生性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现有土地产权委托代理激励、约束的改进设想,构建土地产权的市场性委托,把土地的经营职能从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剥离出去,建立国有土地经营公司,政府与国有土地经营公司之间通过市场性委托合约进行连接,然后对政府部门直接招标出让人的激励约束就换化为对国有土地经营公司经营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
  (2)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招标人与评标人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评标劳务报酬固定化,总体报酬水平不高,报酬的正向激励缺乏;评标人的主观随意行为倾向可能性大,影响评标结果的公正公平性;评标人所拥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反差大、不对等。虽然固定报酬模型理论上对评标人的激励是可行的,但是具体实际度量满足评标人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是很困难的,而结合目前施行的评标报酬普遍偏低的情况来看,固定报酬模型存在先天的激励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因而笔者提出了定酬+奖励(f+j)的激励报酬模型,并分析了激励模型的求解。之后以评标人的激励报酬机制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声誉影响函数的激励机制,而且声誉激励机制也验证了实行激励报酬机制的必要性。然后对激励机制进行了具体的算例数理验证分析;研究表明激励报酬激励机制相较于固定报酬对评标人能有更大的激励动力,能有更好的激励效果。之后从制定并完善对评标专家进行统一管制的法规、建立并完善具体的管理制度、追加对评标人的后期评估、对评标专家进行动态管理这四个方面探析了评标人约束机制的构建。
  (3)依据当前地价、房价的实际情况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需求导向,对国家调控所提倡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综合评标出让法从商务标评价体系表和技术标评价体系表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例举综合分析;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具体的实例分析,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探讨;这些实例分析对当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的改进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4)之前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出让的制度有先天的重大缺陷,该制度的实行给市场需求主体、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社会的福利水平和社会的运行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正是这些因素推动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变迁。于是原有制度被变革为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招标、拍卖和挂牌公开出让的制度,相对于以往的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协议出让的制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公开招标出让,这对土地潜在购买利用人或投标人来说就是天然的最有效的激励方式。与协议出让相比当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公开招标出让时,这能减少土地潜在购买利用人或投标人的交易成本、提升他们参与公平竞争的信心,提高他们公平经营获利的可能性和概率;因而土地潜在购买利用人或投标人有强烈的正向参与激励。然后以2004年为分界点,主要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从土地的供给方地方政府和土地的需求方房地产开发企业这两个方面,采用全国层面的数据和重庆市层面的数据,对经营性用地协议出让为主的制度激励效果与招拍挂出让的制度激励效果进行了对比实证分析。
  (5)在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的具体活动实践中,投标人采用单边支付的合谋机制具有有效性和激励相容性,是有效率的,单边支付成为投标人合谋时的占优现实选择。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投标人合谋的危害性巨大,不容小视,必须要积极应对。以上述分析为基础,建立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投标人围标合谋的动态贝叶斯博弈模型,再对投标人的围标合谋行为进行相应的信号博弈分析,再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对动态贝叶斯博弈模型进行了相应的验证分析。之后依据动态贝叶斯博弈模型的分析结论,从吸引更多的投标参与者、合理设置出让底价、适当控制单次出让土地的面积、完善招投标的相关法律制度、构建市场诚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约束投标人合谋行为的措施。
  (6)依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的实际情形,再进一步分析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存在的监察方政府、投标人、评标人及招标出让人这几个主要的参与主体;然后从四大方面详细阐释了投标人、评标人及招标出让人多方合谋的形成原因,并解析了他们多方合谋的三种主要发起方式。再分类型分别构建了他们多方合谋的不同博弈模型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多方博弈分析的结论,从监察体系的建设、交易信息的公开透明、监督与举报奖励机制的建立、合谋成本的增加、合谋参与方惩罚力度的强化等方面提出了约束多方合谋的措施。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现实需求,主要依据委托代理理论来系统深入地研究土地市场化背景下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的问题,这是全新的研究视角;分层分类详细深入地解析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中几大主要参与主体之间委托代理的主要问题,然后主要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研究的突破口提出了应对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出让系列问题的措施与思路;这些都是新的研究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