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重庆多校区高校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对策研究——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6h】

重庆多校区高校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对策研究——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2.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多校区高校的概念及分类

2.1.2 高校教学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2.1.3 多校区高校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目标管理理论

2.2.2 协同理论

2.2.3 资源配置理论

2.2.4 效益理论

3.重庆多校区高校教学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3.1 重庆多校区高校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概况

3.1.1 重庆多校区高校概况

3.1.2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概况

3.2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学资源配置现状

3.2.1 师资队伍

3.2.2 课程资源

3.2.3 图书文献资源

3.2.4 实验室(设备)资源

3.2.5 网络教学资源

4.重庆多校区高校教学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多校区办学教学资源配置缺乏整体规划和制度保障

4.1.2 多校区办学导致教学资源集中调配困难

4.1.3 多校区办学导致师资力量发展受到挑战

4.1.4 多校区网络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存在不足

4.2 原因分析

4.2.1 多校区办学历史短经验不足

4.2.2 对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重视度不够

4.2.3 教学资源管理目标不明确

4.2.4 缺乏效益评价标准和质量监督体系

5.重庆多校区高校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对策分析

5.1 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思路

5.1.1 以目标管理为指导

5.1.2 以协同配合为基础

5.1.3 以资源配置为内容

5.1.4 以效益最大为原则

5.2 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对策

5.2.1 多校区高校应加强教学资源配置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5.2.2 多校区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资源配置理念

5.2.3 多校区高校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协作做好资源配置工作

5.2.4 多校区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为自己服务

5.3 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保障

5.3.1 完善多校区教学资源管理机制

5.3.2 完善多校区资源配置信息化机制

5.3.3 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多校区教学资源配置管理制度

5.3.4 完善多校区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监督、评价和奖惩机制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校教学资源是高校所拥有的,直接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办学资源。它包括高校内的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教学硬件设施资源、图书文献和网络教学资源等。资源对于社会而言总是稀缺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高校教学资源配置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在高校内的微观表现形式,是指通过对学校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满足学校办学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多校区高校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是指高校在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实现教学资源在各校区的高效配置,使得教学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资源在不同校区之间的配置、教学资源在同一校区内各教学单位的配置以及教学资源在各教学单位内部的最优使用,学校在整个教学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起到规划、监督、指导作用。从这个意义讲,高校的发展过程,便是高校管理者不断寻求达成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使有限的教学资源获得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猛扩大,一些高校在合并以及自我扩张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校区办学的现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重庆近二十年来的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些高校,如:西南政法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和长江师范学院等,先后通过自我扩张的方式建立了新校区。这些高校多校区形成的时间短,由于经验不足,在多校区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方面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本文以目标管理理论、协同理论、资源配置理论和效益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重庆多校区高校应合理配置有限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加强对社会资源的利用,通过校校合作、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学校领导层应制定出整体的优化配置目标,配置时要求做到各校区、院(系)间的协同以及教学与科研间的协同,配置的原则要有利于集群式学科专业的布局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配置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多校区教学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学校的宏观调控、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以及各教学单位的分工协作,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有效管理资源和不断创新资源,共同完成学校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要建立完善的多校区资源配置信息化机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多校区教学资源配置管理制度以及要完善多校区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监督、评价和奖惩机制,实时监督、评估资源配置的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