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贫困地区农村教师配置问题研究——基于川南H县的田野考察
【6h】

贫困地区农村教师配置问题研究——基于川南H县的田野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述评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设计

五、研究创新

第一章 近年来农村教师配置的制度变化

一、从分配制到公招制:任用制度变化

二、从任调制到考调制:流动制度变化

(一)任调制

(二)考调制

(三)辞聘:一种特殊的教师流动制度

三、从惩罚型到促进型:交流制度变化

(一)惩罚型教师交流

(二)促进型教师交流

四、从城市倾斜到农村倾斜:编制变化

五、文化适应:农村教师配置制度不变的根基

第二章 现行配置制度下的农村教师处境

一、流动的“两栖教师”

(一)农村教师的两栖生活

(二)县城周边的“半边户”

二、难以聘请的“临时顶岗教师”

(一)“临时顶岗教师”基本状况深描

(二)校点撤并带来的“临时顶岗教师”变化

三、远离故土的“特岗教师”

(一)“特岗教师”总体考察

(二)“特岗教师”个体探访

四、专业性不强的新增教师

(一)分配制下的新增教师

(二)公招制下的新增教师

五、大量流失的优质教师

(一)县外流失的优质教师

(二)县内流失的优质教师

六、理论思考

(一)教师培养与配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二)农村教师流失的“旋转门”现象与“倒U”型特征

(三)乡土教师的离散与农村文化根基的动摇

第三章 农村教师配置的影响因素剖析

一、农村教师配置的多元影响因素

(一)城乡分翻的办学思路对农村教师配置的影响

(二)城镇化对农村教师配置的影响

(三)配置制度问题对农村教师配置的影响

二、农村教师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政府对农村教师配置的影响

(二)学校对农村教师配置的影响

(三)教师因素对农村教师配置的影响

第四章 政府行为失范造成的农村教师配置难题与治理

一、政府行为失范造成的农村教师配置难题

(一)城市倾向:政府教师配置的基本价值取向

(二)突击选拔:县城扩张之下的教师配置策略

(三)替代处理:农村教师配置的“土政策”

(四)负向激励:吸引和稳定农村教师的无效策略

(五)利益纷争:农村教师配置中的关系与权力格局

二、导致政府农村教师配置问题的原因

(一)利益博弈促使政府教师配置的城市倾斜

(二)短期政绩追求形成政府农村教师配置问题

(三)标准缺乏导致政府教师配置权力偏向运行

三、构建落实政府农村教师配置责任的标准规范

(一)建立省级统筹、分类实施的农村教师最低质量标准

(二)建立农村教师质量的强制性标准

(三)推行农村教师配置“目标责任制”

第五章 校长面临矛盾冲突形成的农村教师配置困境与出路

一、校长面临矛盾冲突形成的农村教师配置困境

(一)悖论:管理良好的学校教师流失更多

(二)矛盾:校长面临的教师配置管理权冲突

(三)两难:校长配置优质教师与担心优质教师流失

(四)无序:校长教师配置中的权力运行

(五)牵连:校长流动形成的农村教师流失

二、导致校长农村教师配置困境的原因

(一)权力冲突使校长陷入教师配置困境

(二)利益冲突使校长陷入教师配置困境

三、构建激励校长努力配置优质教师的机制

(一)完善激励校长配置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建立激励校长配置教师的利益整合机制

(三)建设吸引和稳定教师的学校管理文化

第六章 教师效用不满足导致的农村教师配置问题与解决

一、教师效用不满足导致的农村教师配置问题

(一)待遇满足感降低对农村教师稳定的影响

(二)成就效用缺乏对农村教师稳定的影响

(三)子女教育问题对农村教师稳定的影响

(四)追求城市生活对农村教师稳定的影响

二、农村教师效用不满足的原因

(一)农村教师心理预期变化使其产生待遇不满足感

(二)农村教师成就激励机制不完善致其缺乏成就感

(三)农村教师受家文化影响致其对子女教育不满意

三、构建鼓励教师能安心农村从教的激励机制

(一)形塑教师超越功利的教育精神

(二)针对教师特点形成有效的差异化激励

(三)设立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

(四)推行农村教师津贴计划单列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展开▼

摘要

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城乡在硬件设施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教师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一问题似乎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农村教师问题进而会成为影响我国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关键因素。这已经引起了国家高度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今后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现教师均衡配置”。农村教师问题主要由农村教师配置问题所导致,影响农村教师配置问题的因素比较复杂,但主要是其所涉及的关键利益主体导致的问题。由此,论文提出农村教师配置问题研究这一论题,以一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H县为考察区域,运用田野考察的方法,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文本资料分析、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农村教师配置涉及的主要利益主体——政府、学校和教师等因素形成的农村教师配置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
  通过考察,发现农村教师配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从县级政府来看,首先,县级政府官员在教师配置观念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城市倾向;其次,政府愿意把农村优质教师挖到县城以在县城形成教育亮点,从而在短期内提升政绩;再次,相对于农村松散的利益主体而言,县城利益群体则是比较强的,县级政府在教师配置中会对利益关联中处于强势一方进行倾斜;此外,由于教师质量难以测度,不能测量的目标由于缺少激励而不容易得到政府的重视,县级政府能够关注农村教师配置的数量,而较少关注农村教师配置的质量。
  由于政府农村教师配置行为失范,形成政府权力偏向运行,使得农村教师市场受到一种“双重拉力”。这种“双重拉力”一方面来自市场的作用,即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农村教师市场受到一种城市教师市场的拉力。另一方面,由于县级政府教师配置权力运行的方向偏差,不仅没有减小市场的拉力,以寻求一种平衡,反而形成了另外一种拉力,使得农村优质教师大量流进城市,农村教师市场成为城市教师市场的一个“蓄水池”。与此同时,政府教师配置权力偏向会使学校管理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即管理良好的学校可能教师流动性更大。因为县级政府会通过行政方式把农村学校教学成绩良好的教师选拔进入城市学校,而管理较好的学校其教师个人教学成绩会更好,获得荣誉也更多,这样就增加了教师流动进入城市的可能。
  农村学校校长在教师配置中存在明显的权力冲突和利益冲突。所谓权力冲突主要表现为:首先,如果教师配置管理权下放,校长配置高质量教师激励增强,但容易产生寻租等权力失范现象,不利于教师配置;如果管理权上收,校长又缺乏配置教师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配置;其次,由于教师配置涉及部门比较多,校长和政府各级各类部门管理者之间也经常产生权力冲突。就利益冲突来看,校长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在教师配置中应体现公共利益,但校长有时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忽视教师配置这种公共利益,从而导致农村教师配置问题。
  农村教师在农村从教有其自身的预期效用,如果不能满足这种效用,那么他们会选择离开农村。而从当前情况来看,尽管农村教师待遇一直都在提高,但农村目前的富裕阶层收入远超过教师,通过比较农村教师待遇满足感反而下降了。其次,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教师会追求农村到城市的上向流动,从而获得成就感和尊重。而且事实上,农村教育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师成就感。此外,为了追求子女教育成就,他们也会选择离开农村。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农村教师配置问题,使得贫困地区近年新增农村教师专业性不强,而农村教师流出却表现出一种“旋转门”现象,不断有新手进入,同时成熟教师又不断流出,呈现一种优质教师长期紧缺的状态。总体看来,由于强制性的约束制度取消以后,诱致性的激励制度尚不完善,农村教师配置存在“进”和“出”的双重难题。
  要治理这些问题,首要的是要以规范治理政府的失范行为,采用“兜底”的思路根据不同县情况落实农村教师最低质量标准以及施行强制性的质量标准,同时,推行“目标责任制”真正落实县级政府农村教师配置的责任。其次,适度下放教师配置权力,让校长拥有一定的教师配置权力,并明确界定校长教师配置的权力边界,减少利益冲突。最后,满足教师合理的预期效用,但这不是无节制的,形塑教师超越功利的教育精神,鼓励他们安心在农村从教也是必要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