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研究——基于黔东南黎平县的考察
【6h】

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研究——基于黔东南黎平县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已有相关研究的评述

(三)本研究的基本设想

一、黔东南黎平县初中“普职结合”的困境

(一)农村初中发展的困境

(二)“9+3”模式:学校留不住学生

二、黔东南黎平县初中“普职结合”困境的解读

(一)传统“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

(二)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失偏颇

(三)“普职结合”模式的选择脱离实际

(四)教育资源配置的不足

三、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实施“普职结合”的对策分析

(一)努力弱化传统观念的消极影响

(二)政策制定与执行应符合民族地区实际需要

(三)“普职结合”模式的选择适应民族地区实际情况

(四)教育资源配置要考虑民族、地域、文化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落后,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从而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进程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学校特色办学模式,因地制宜,以生为本,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简称“普职结合”,下同)作为教劳结合的重要形式,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基点,因材施教,是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民族地区由于受地域、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此现象在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教育阶段尤为凸显。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多数为贫困地区,在义务教育新政背景下,此类地区初高中学龄人口升学率普遍较低,大部分学生在缺乏相关职业知识和技术的情况下进入职业学校或者流入社会,初中已然成为大部分学生教育的终端。因此,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黔东南黎平县作为侗族聚居区之一,在民族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走访该地区相关部门并对不同主体进行访谈,发现在黎平县初中教育阶段存在重“升学目标”、轻“就业目标”,部分学生“升学无门、就业无路”的现实困境。此外,该地区在义务教育质量较低的现实下,为实现“控辍保学”、“普十二”的目标,于2013年9月开始实施的“9+3”计划也因学校招生难、学生流失率较高等原因陷入瓶颈。黎平县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其有效的解决途径是在初中实施“普职结合”。然而由于受民族地区传统思维观念、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普职结合”模式等因素的限制,致使黎平县初中教育阶段引入职业教育的举措受阻。
  现阶段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困境也是东部发达地区曾经遇到的问题。基于民族地区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初中实施“普职结合”可借鉴其成功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一刀切”。鉴于初中“普职结合”三种模式(“渗透型”、“分流型”、“X+1型”)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兼顾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特色、学校实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模式及其有针对性的本土化成为实施“普职结合”的关键。同时,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开展“普职结合”应在关注“民族人”的前提下,通过舆论宣传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并在教育政策制定及实施、教育经费投入以及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保障。由此可见,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实施“普职结合”是依据当地教育发展现状选择的特色办学模式,其旨归在于以特色办学模式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从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力求实现教育的民生功能,以实现民生改善的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