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父母心智化、家庭动力特征和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6h】

父母心智化、家庭动力特征和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心智化研究

1.1.1 心智化的概念的起源及发展

1.1.2 心智化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1.3 心智化的测量工具

1.1.4 心智化的实证研究

1.2 家庭动力特征相关研究

1.2.1 家庭动力的概念

1.2.2 家庭动力与个体行为问题之间的实证研究

1.3 心智化、家庭动力特征和青少年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研究

2 研究构思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2.1 现实意义

2.2.2 理论意义

2.3 研究设计

2.3.1 研究目的

2.3.2 研究对象

2.3.3 研究方法

2.3.4 研究假设

2.3.5 总体研究流程

3 研究一:父母心智化、家庭动力和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父母心智化

3.3.2 儿童行为问题量表

3.3.3 家庭动力特征

3.4 结果分析

3.4.1 描述统计

3.4.2 父母心智化、家庭动力和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3.4.3 家庭动力各维度对青少年情绪行为的主效应分析

3.4.4 父母心智化在家庭动力与青少年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3.5 讨论

4 研究二:不同心智化风格的青少年在父母心智化、家庭动力和行为问题上的差异特点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4 结果分析

4.4.1 青少年的心智化归因风格特点

4.4.2 不同心智化归因风格的青少年在父母心智化、家庭动力特征及其行为问题上的差异比较

4.5 讨论

5 研究三:烧烫伤伤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在父母心智化、家庭动力和行为问题的对比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工具

5.4 结果分析

5.5 讨论

6 总讨论和总结论

6.1 总讨论

6.1.1 父母心智化与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

6.1.2 青少年心智化归因风格的特点

6.1.3 父母心智化在家庭动力特征与青少年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效应

6.1.4 烧烫伤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的差异比较

6.1.5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6.2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本文探讨父母心智化、家庭动力与青少年自身心智化归因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心智化(mentalizing/mentalization)是通过识别和反思自我和他人的情绪、行为、意图和打算,从而理解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状态的能力。心智化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Fonagy(2002)并不认为心智化是一种先天的能力,而是在早年的亲子互动中逐渐形成,从而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内在表征。家庭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通过完成15幅社会场景任务,测量其心智化归因风格。根据Fonagy和Sharp的父母心智化研究范式,要求父母完成同样的测试,猜测他们的孩子可能的选项,以测量其父母心智化水平。家庭动力和行为问题均通过父母测量完成。通过对321名普通青少年及其父母和58名烧伤青少年及其父母调查,结果发现:
  (1)青少年心智化归因风格(ON、R、OP)的三个类别分布呈现偏态分布,三个类别在青少年行为问题上有显著差异,其中过度积极的心智化归因风格(OP),在多动维度上的阳性检出率比例显著高;
  (2)父母心智化与青少年的行为问题(SDQ的困难总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34,p<0.005),父母心智化越高,青少年就越少呈现出行为问题;
  (3)父母心智化与青少年自身的心智化归因风格对其行为问题有显著的交互作用,高水平的父母心智化可能对过度积极的归因风格的青少年(OP)有保护作用;
  (4)家庭动力特征中的个性化和系统逻辑维度、父母心智化和青少年行为问题之间相关显著(p<0.005),父母心智化在家庭气氛与青少年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个性化和系统逻辑与青少年行为问题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5)烧烫伤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在家庭动力特征的家庭气氛、个性化和疾病观念三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p<0.005);并且烧烫伤青少年更多地倾向于呈现OP类型的心智化归因风格(p<0.001),其父母心智化水平显著低于普通青少年,其行为问题主要是指情绪、行为和多动维度,以及困难总分的均分上显著高于普通青少年,并且在情绪和行为维度上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说明烧烫伤青少年较普通青少年家庭气氛沉闷、消极、敌对;较普通青少年家庭成员间分化程度低;较普通青少年家庭更多地将疾病视为“完全的受害者”,有更多地情绪和行为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