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景观保护研究——以大利侗寨、肇兴侗寨为例
【6h】

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景观保护研究——以大利侗寨、肇兴侗寨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贵州省古村落现状

1.1.2 古村落面临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

1.2.3 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保护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范围

1.4.1 研究对象

1.5.3 归纳与分析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地域环境概况

2.1 黔东南州概况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 黎平县自然环境概况

2.2.2 榕江县自然环境概况

2.3 人文环境概况

2.3.1 黎平县人文环境概况

2.3.2 榕江县人文环境概况

2.3 小结

第3章 肇兴侗寨景观特征与现状

3.1 古村落整体空间布局

3.1.1 村落布局

3.1.2 村落周边自然环境

3.1.3 村落入口与边界

3.2 古村落内部空间构成

3.2.1 街巷空间

3.2.2 水环境系统

3.2.3 公共空间布局

3.2.4 绿化空间构成

3.3 古村落景观节点

3.3.1 传统建筑特征

3.3.2 街巷特征

3.3.3 景观小品

3.4 小结

第4章 大利侗寨景观特征与现状

4.1 古村落整体空间布局

4.1.1 村落布局

4.1.2 村落周边自然环境

4.1.3 村落入口与边界

4.2 古村落内部空间构成

4.2.1 街巷空间

4.2.2 水环境系统

4.2.3 公共空间

4.2.4 绿化空间

4.3 古村落景观节点

4.3.1 传统建筑特征

4.3.2 街巷特征

4.3.3 景观小品

4.8 小结

第5章 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景观特征与保护现状

5.1 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景观特征

5.1.1 古村落整体空间布局特征

5.1.2 古村落内部空间构成特征

5.1.3 古村落景观节点特征

5.2 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景观保护现状

5.2.1 自然生态景观现状

5.2.3 建筑景观现状

5.2.3 非物质文化景观现状

5.3 小结

第6章 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景观的保护原则与发展策略

6.1 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面临挑战

6.1.1 旅游业的发展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挑战

6.1.2 城市化进程对古村落的挑战

6.1.3 人口与土地问题的挑战

6.1.4 现代科技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挑战

6.1.5 村民自身意识缺失的挑战

6.2 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原则

6.2.1 整体性的原则

6.2.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6.2.3 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

6.3 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发展策略

6.3.1 整体性的保护策略

6.3.2 可持续的发展策略

6.3.3 以保护为前提的发展策略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论文研究成果

7.2 论文研究不足与拓展方向

7.3 反思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发表论文及主要研究课题一览表

展开▼

摘要

村落,是国家和社会的根。同时,由于村落文化具有聚族群体性、血缘延续性等特质,承载了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古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古村落的景观也是民俗文化的容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领地。
  纵观历史可知,西南地区由于古时几条重要的民族迁徙通道都在此,所以成为了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将这几条迁徙通道连接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大的“十字”,而这个十字的中心就在贵州。黔东南州便是这个大“十字”中心重要的一个节点。黔东南州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黔东南州的侗族古村落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地理格局,在城市化的人类文明旅程中既表现了滞后性,又表现了开放性。侗族古村落也由于这种特殊的双重性质,成为了该地区侗族发展的“活化石”的同时,也使得社会各界对于古村落的研究与保护高度重视。可是,现代化的建设手段毁坏了传统侗族建筑特征,青壮年的外出造成的“空巢”现象,旅游业带来的业态单一等问题都正逐步地吞噬着大量的古村落空间,破坏了侗族古村落景观。基于这一现实背景,确定了对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景观保护进行专项研究的必要性。
  本文针对古村落景观作研究,以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两个侗族古村落(肇兴侗寨以及大利侗寨)进行景观特征与现状方面的详细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别从古村落整体空间布局、古村落内部空间构成以及古村落景观节点三个方面对其景观特征进行总结。以两古村落景观特征为基础,进一步对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景观特征与保护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得出其具有:“枕山、邻水、面屏”的自然山水格局,“曲折多变、发散生长”的街巷空间,“多源、循环”的水环境系统,“一房一楼一坪”的中心空间,“功能优先、自由生长”的绿化空间,“因地制宜、民族特有”的传统建筑,“趋吉避凶、乡土特色”的节点特征。同时,根据前文的总结,从整体性,可持续发展,保护为主、发展为辅的三个方面提出了黔东南州侗族古村落景观保护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对应的发展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