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6h】

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主要内容和意义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重难点

一、民族地区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开展背景

(一)时代需要:民族地区内生发展需求升级

(二)长远需要:民族地区提升高职教育竞争力

(三)现实问题:现行专业建设定位偏离民族地区产业结构

二、民族地区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实践成果

(一)贵州民族地区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案例

(二)云南保山学院玉雕艺术专业建设案例

三、民族地区高职特色专业建设偏差分析

(一)对特色专业认识上的偏差

(二)对民族地区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特殊性缺少认识

(三)专业建设定位与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实际需要偏差

(四)专业建设评估方式上的偏差

四、面向民族地区内生发展需求建设特色专业

(一)由外推驱动转向内需驱动

(二)由政府主导到多元主体共建

(三)变滞后被动为灵活机动

(四)督导评估方式更加开放多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专业设置与调整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环节,体现着专业建设的定位,影响着专业布局结构。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区域性决定了其专业布局必须以本地区社会需求为依据,紧跟、甚至要引领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专业建设定位肯定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专业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动态平衡过程。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民族地区发展方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由过去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外推式发展方式转向重视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内生式发展方式。发展方式的剧变势必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民族地区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数量和层次结构,对人才培养质量和方向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是职业学校教学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质量,关系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未来。因此研究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有助于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专业,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级技术人才,对职业教育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研究发现,目前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的专业布局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整体上不适应。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建设定位于市场需求,这其中区域外部市场需求占很大比例,民族地区院校培养的人才大量流向外地。这种人才大量外流的现象对于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急需高层次技术人才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民族地区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客观上挤压了民族地区内生发展的空间。改变专业建设定位,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对于民族地区留住人才,实现内生发展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民族地区在高职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特色专业建设的浪潮,本文选取贵州省民族地区三所具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云南省保山学院珠宝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得到启发。通过田野考察发现,民族地区高职专业建设有自身独有的特点,例如民族地区区域发展的后发性、学生就业的跨区域性以及民族性与职业性相统一等特性。
  目前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在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似乎有了正确的方向,然而转型的结果却不容乐观:缺乏创新,特色弱化,陷入新的同质化僵局等等问题层出不穷。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对特色专业认识偏颇;社会需求调查定位不准;论证专家结构不合理;专业申报与审批程序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没有从民族地区内生发展实际需要出发,特色专业还是遵照传统专业建设的模式来进行。文章最后一部分基于内生发展理论,结合目前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特点及偏差,提出特色专业建设的建议。笔者认为,要想真正促进民族地区内生发展,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专业开设由外需驱动转向内需驱动;由政府主导到多元主体互动;变滞后被动为灵活机动;督导评估方式更加开放多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