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温州口岸病媒生物监测调查及两种重要病媒生物的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6h】

温州口岸病媒生物监测调查及两种重要病媒生物的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病媒生物的监测调查

2转录组

引言

第二章 温州口岸病媒生物本底调查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第三章 温州口岸输入性病媒生物的监测调查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第四章 黑胸大蠊和澳洲大蠊的转录组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第五章 主要结果、结论及研究展望

1摸清了温州口岸病媒生物的基本情况

2掌握了温州口岸输入性病媒生物的基本情况

3温州口岸虫媒传染病传播和外来生物定殖的风险客观存在,应当加强病媒生物防控

4获得了黑胸大蠊和澳洲大蠊的转录组数据

5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病媒生物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在某一地区和国家发生危害,更可借助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邮件等在国际口岸间传播,对口岸地区的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浙江温州七里港码头和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是浙南地区的重要国际港口,近年来出入出交通工具、人员、集装箱发展迅速,加之黄热病、寨卡病毒等虫媒传染病暴发,使疫情传入我国的风险不断增加。本学位论文为有效防止病媒生物及虫媒传染病经国境口岸传入和传出、维护国门生物安全,于2012-2015年在温州七里港口岸和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系统地收集病媒生物,获得了温州口岸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等资料。同时,面对口岸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的新挑战,本学位论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重要病媒生物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 Serville和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Fabricius)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初步分析工作,旨在为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结果如下:
  1.温州口岸病媒生物本底调查
  2012-2015年间,在温州七里港码头共捕获病媒生物标本18866号,隶属9科23属33种。其中,鼠形动物72号,隶属2科4属6种,各年度平均密度分别为0.78%、1.31%、0.71%和0.46%,9月和12月是活动高峰期,优势种为臭鼩鼱Suncus murinus(Linnaeus,1766),占比75.00%。蚊类5436号,隶属2科4属6种,各年度平均密度分别为4.04号/(台*小时)、7.93号/(台*小时)、8.37号/(台*小时)和6.15号/(台*小时),夏季为活动的高峰时期,优势种为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Say,1823,占比69.24%。蝇类13355号,隶属4科14属20种,各年度平均密度分别为104.00号/笼、253.80号/笼、151.94号/笼和274.50号/笼,活动高峰为7月,以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la(Fabricius,1724)、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Meigen,1826)为主,分别占比50.85%和28.79%。
  2012-2015年间,在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共捕获病媒生物标本35515号,隶属10科19属29种。其中鼠形动物95号,隶属2科4属6种,各年度平均密度为1.08%、0.91%、1.67%和0.72%,高峰期集中在6-8月,优势种为臭鼩鼱,占比42.11%。蚊类5342号,隶属2科3属5种,各年度平均密度分别为6.56号/(台*小时)、7.49号/(台*小时)、7.47号/(台*小时)和3.22号/(台*小时),活动高峰集中在夏季,优势种为致倦库蚊,占比74.22%。蝇类20423号,隶属4科10属14种,各年度平均密度分别为312.61号/笼、257.00号/笼、276.67号/笼和288.33号/笼,活动高峰时期为7月,以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为主,分别占比59.91%和24.29%。蜚蠊9655号,隶属2科2属4种,各年度平均密度分别为8.36号/张、8.89号/张、8.83号/张和5.88号/张,发生高峰期为5-6月,优势种为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Linnaeus,1767),占比96.99%。
  2.温州口岸输入性病媒生物调查
  2012-2015年间,在温州口岸入境集装箱共截获输入性病媒生物标本823号,隶属4目10科19属31种,以蝇类为主,占80.07%,其次为蜱(10.57%)和蜚蠊(8.51%),蚊类和鼠类占比较少。截获病媒生物的集装箱来源于3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占比最高的5个国家和地区为:宁波内支线、南非、美国、乌拉圭和澳大利亚,货物主要为盐湿牛皮。截获病媒生物的高峰集中在6-10月。发现9种非本地种的输入性病媒生物,分别为绯胫纹蝇Graphomya rufitibia Stein,1918、厚环黑蝇Ophyra spinigera Stein,1910、巴浦绿蝇Lucilia papuensis(Macquart,1842)、古铜黑蝇Ophyra aenescens(Wiedemann,1830)、凯氏酪蝇Piophila casei(Linnaeus,1758)、蓬勃花蜱 Amblyomma pomposum D?nitz,1909、图兰璃眼蜱 Hyalomma turanicum Pomerantsev,1946、丽表花蜱Amblyomma lepidum(D?nitz,1808)和彩饰花蜱Amblyomma variegatum(Fabricius,1794)。
  2012-2015年间,在温州口岸入境船舶上共截获输入性病媒生物标本80号,隶属2目6科10属14种,主要包括蝇类和蜚蠊,分别占52.50%和47.5%。截获病媒生物的船舶来源于10个国家和地区,船港籍为中国、中国香港和巴拿马的船舶携带输入性病媒生物较多,截获高峰主要集中在5-6月和9-10月。发现3种非本底种的输入性病媒生物,包括蓝翠蝇、厚环黑蝇和凯氏酪蝇。
  3.黑胸大蠊和澳洲大蠊转录组分析
  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 Serville,1839和澳洲大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Fabricius)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其中,黑胸大蠊转录组信息数据量为13.63G,共获得54964个转录本,总长度57753395bp;进一步分析后获得39576个unigene基因,总长度32297597bp,最长27693bp,平均长度816bp。将unigene依次在Swiss-Prot、NR、KEGG、COG和Pfam等公共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共获得61167个注释结果。黑胸大蠊SNP置换(transition)33955个,颠换(transversion)16561个,筛选获得2666条微卫星序列。澳洲大蠊转录组信息数据量为7.19G,共获得29160个转录本,总长度21385175bp;进一步分析后获得24404个unigene基因,总长度16583410 bp,最长10853bp,平均长度679bp。将unigene在Swiss-Prot、NR、KEGG、COG和Pfam等公共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共获得45476个注释结果。澳洲大蠊SNP置换(transition)21234个,颠换(transversion)11154个,筛选获得1543条微卫星序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