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山丘陵区快速城市化阶段农村居民点时空布局及优化研究——以北碚区为例
【6h】

低山丘陵区快速城市化阶段农村居民点时空布局及优化研究——以北碚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2数据来源

2.3数据预处理

第3章 北碚区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演变与布局特征

3.1 北碚区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演变特征

3.2北碚区农村居民点分布与环境因子的量化关系分析

第4章 基于时空演变布局分析的北碚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类型的划分

4.1北碚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

4.2整治类型的归并与划分结果

第5章 北碚区农村居民点格局优化及整治建议

5.1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的原则

5.2北碚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5.3北碚区农村居民点格局优化及整治建议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6.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展开▼

摘要

丘陵地区由于历史渊源、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居民点布局均较为零散。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大力推行有效地改善了我国的经济现状,推动了很多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目前,我国许多低山丘陵地区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城市的扩张不可避免的引起农村居民点的重新布局。如果任由农民自发选择,无疑会导致本就散乱的农村居民点布局更加不合理,不利于稀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研究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在快速城市化阶段间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格局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今后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重庆市北碚区属西南坳褶带,华蓥山隔挡式复背斜帚状弧形构造区重庆弧一部分,境内由低山槽、山麓裸丘、浅丘和沿江河谷构成,海拔最高1312m,最低175m,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自2002年以来,北碚区城市化速度逐步加快,2008年以后,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选择北碚作为研究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北碚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与布局优化可对快速城市化区的居民点优化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参考。本文以2009年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Voronoi图Cv值分析等方法,对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影响因子、时空变化特征、布局特点等进行分析。通过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区位适宜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整治类型,对不同的整治类型做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从景观格局指数来看,2009年到2014年间,北碚区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和占地面积均有下降趋势,平均斑块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斑块面积变异指数有轻微降幅。从居民点分布来看,所有的乡镇都是集聚分布。全区居民点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距道路、水源和中心城区较近的地区。地形位指数在3以下,距道路800米以内,距水源1000米以内,距中心城区2500米以内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影响较大。
  (2)在对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将农村居民点的整治分为包入式、集聚式、控制式、迁弃式四种模式。采用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对北碚区居民点划分为四个适宜性等级:Ⅰ级高适宜区、Ⅱ级中适宜区、Ⅲ级低适宜区和Ⅳ级不适宜区,为四种整治类型的划分提供参考依据。在北碚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基于城镇用地吸引村庄的阈值,优先改造靠近中心城区的农村居民点,比如歇马镇的东风村、卫星村,蔡家岗的灯塔村、双碑村等;基于居民点面积频率直方图和人口、灾害、经济发展等相关资料,得出北碚区的集聚式发展范围,将其确定为全区的重点发展区域;对于缙云山、偏岩古镇、金刀峡等风景名胜区的居民点,将其划定为控制式发展区;基于到中心城区距离、人口、居民点面积等因素,将分布在偏远地区且条件恶劣不适于居住的地区确定为迁弃式发展型居民点用地。
  (3)本研究对不同整治类型的居民点提出了相应的格局优化方案和整治建议。包入式发展型农村居民点提出了向周边城镇合并的策略,提出通过产权变更等方式,采取“农转非”等途径,将其纳入城镇用地范围;集聚式发展型农村居民点采用重点发展的策略,它作为中心村的重点发展对象,可充分吸引周边分布无序且面积微小且分散的居民点向其集聚;控制式发展型农村居民点采用保留现状、限制扩建的策略,可作为自然村保留。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合并或迁移。对于控制式发展型居民点,允许改建、翻修宅基地,但要严格控制新建。同时,要进行居民点逐步向外搬迁或内部改造的方式,促进其自然衰退;迁弃式发展型农村居民点主要采用整体搬迁的策略,为耕地利用潜力的增加提供支持。同时提出,要在内业预判的基础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村民的风俗、习惯和搬迁意愿,以顺利高效地开展“高山移民”的搬迁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