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时间距离对未来任务时间估计的影响
【6h】

时间距离对未来任务时间估计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1.1相关概念

1.2理论机制

1.2.1计划谬误理论

1.2.2记忆偏差理论

1.2.3解释水平理论

1.2.4近似值重构理论

1.2.5资源充足理论

1.3影响因素

1.3.1个体变量

1.3.2任务变量

1.4时间距离与未来任务时间估计关系研究

1.5问题提出

1.6本研究的实验设计

1.7本研究的价值

2研究方法与结果

2.1实验一,时间距离对未来任务时间估计的影响

2.1.1实验目的

2.1.2实验方法

2.1.3结果分析

2.1.4讨论

2.2实验二,不同任务复杂度条件下时间距离对未来任务时间估计的影响

2.1.1实验目的

2.2.2实验方法

2.2.3结果分析

2.2.4讨论

2.3实验三,复杂度对未来时间长度的知觉的作用

2.3.1实验目的

2.3.2实验方法

2.3.3结果分析

2.3.4讨论

3总讨论与结论

4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人们都会对未来的事情进行想象,也会对将来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估计,从而更合理地进行自己的日常计划。然而,我们在对未来的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估计时,往往是不准确的,会出现低估或者高估的倾向。很早以前研究者就发现了人们容易低估未来任务所需时间,并称之为计划谬误(planning fallacy)。但也有研究者发现,在不同条件下,人们对未来任务所需时间也会出现高估倾向。许多研究者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论证,提出了不同机制的理论来解释这种未来任务时间的估计偏差,并检验了相应的策略来平衡这种偏差,以期估计更准确。计划谬误理论认为个体估计未来任务时间时,更多关注目标任务的具体信息,忽略了任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障碍,从而低估任务完成时间。而记忆偏差理论认为,个体从记忆中找寻并使用类似任务经验时,由于类似经验的时间记忆在提取和重构过程中,存在一定偏差和错误,导致了未来任务时间估计的偏差。资源充足理论认为,人们对现在和将来拥有的资源预期不同,认为将来会拥有更多的时间,而这种现在拥有时间的有限性的认知会影响人们对未来任务时间的估计。解释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在对未来事件进行表征时,运用抽象的心理模型对远的事件进行表征,即高水平解释;运用具象的心理模型对近的事件进行表征,即低水平解释。具象的情景思考容易引起低估,而抽象的情景想象对未来任务的时间估计更为准确。那么人们对未来远近距离下的任务所需时间的估计是否有所不同呢?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探讨时间距离对未来任务时间估计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任务复杂度是否对时间距离对未来任务时间估计的影响起作用。研究首先通过实验一的三种未来任务的时间估计,验证被试对较远距离的未来任务时间估计较长,而对近距离的未来任务时间估计较短的倾向。然后,添加任务复杂度作为被试内变量,通过实验二和实验三,分别考察时间距离和任务复杂度对未来任务时间估计的影响,并从时间长度感知的角度思考影响的原因。经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时间距离对未来任务时间估计存在影响,个体对近距离的未来任务的完成时估计短,对远距离的未来任务的完成时估计长。
  (2)复杂度对时间距离影响未来任务时间估计起调节作用。对于简单的未来任务,个体对近距离的完成时低估,对远距离的完成时高估;而对于复杂的未来任务,个体对远近距离的完成时都容易低估。
  (3)个体对未来时间的知觉影响对未来任务完成时的估计。个体对近距离的简单任务中的时间单元知觉长度短于对远距离的简单任务中的时间单元长度,引起对近距离的简单未来任务的低估和对远距离的简单任务的高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