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苗族飞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民特班为例
【6h】

贵州苗族飞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民特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背景意义

1.3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文化传承创新模式下的历程

1.4 传承创新下的教育要在每一个节点上做文章

第2章 民特班贫困大环境下的生存现状

2.1 贵州苗族生存状况简述

2.2民特班学生基本简况

第3章 定格视角下的贵州苗族飞歌

3.1 飞歌的代表性

3.2飞歌的艺术共性

3.3 飞歌的艺术个性

第4章 聚焦之下的教材教学与民族学生之间的矛盾

4.1教材、教学与特殊群体难于兼顾的矛盾

4.2源于教材自身的得与失

4.3 师生难于形成默契的互动教学关系

4.4 不可忽略的人文关怀

第5章 慎行之下的教材、教学创新之路

5.1 采风实践

5.2教学活动中的主客体互换与统一

5.3 飞歌素材带入课堂的尝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国家和教育部有关高等教育改革文件精神的指导下,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秉承着对本土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尝试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先后在贵州全省范围内招收了苗、侗民族音乐方向的学生。时至今日,以文化传承和发展为目的贵州苗侗民间音乐教育,历经了二十多个年头,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作为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视唱练耳,在教学实践中,虽说一路前行的成绩可圈可点,但横向比较依然有值得探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音乐系民特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贵州边远的山区,当地落后的文化教育及薄弱的基础教育设施,使这些学生在进校之前,基本上未受到过最基础的音乐教育;二是进入艺术院校后现有的视唱练耳教材,对他们掌握视唱练耳这门具有较强技术训练特点的基础课程存在诸多难点;再次教学上墨守成规,缺乏换位思考和人本意识,故而传授者与被传授者难于形成知识通达的桥梁。鉴此,本文以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民特班苗族学生为例,尝试把贵州苗族飞歌素材纳入视唱练耳教学中,思考能否探索出一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音乐教育的新思路;同时,身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兼对少数民族本土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