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户家庭资产选择及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
【6h】

农户家庭资产选择及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目标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家庭资产选择与消费理论的理论渊源

2.1 家庭消费理论

2.2 家庭资产选择理论

2.3 资产选择的财富效应理论

第3章 家庭资产选择与财富效应的理论框架

3.1 基本概念的界定

3.2 家庭资产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3.3 家庭资产财富效应的理论研究

3.4 家庭资产财富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

第4章 中国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现状与特征

4.1 引言

4.2 家庭资产积累与资产选择的兴起

4.3 家庭金融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4.4 农户家庭资产选择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家庭结构与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

5.1 引言

5.2 实证研究假设的提出

5.3 实证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5.4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5.5 家庭人口结构与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的实证结果

5.6婚姻关系与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的实证结果

5.7 稳健性检验结果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户家庭资产的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6.1 引言

6.2 实证研究假设的提出

6.3 实证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6.4 农户家庭资产财富效应的实证结果

6.5 家庭资产的财富效应机制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家庭财富的日益积累。渐进式的社会制度变迁让中国家庭资产结构较以前发生了剧烈变化。其中农户家庭资产结构变化尤为显著。农户家庭资产结构从20年前以手持现金和储蓄为主的单一模式,逐渐向股票、理财产品、商业保险、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黄金、外汇等多种资产组合模式转变,甚至扩展到期货、期权、权证等金融衍生品。虽然目前储蓄仍然是农户家庭最主要的资产选择方式,但是现金、储蓄等低风险资产占比逐渐下降,而风险较高的金融性资产占比随着家庭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而提高。因此,对于当前中国农户家庭资产选择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家庭消费理论、家庭资产选择理论和资产选择的财富效应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农户家庭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CHFS2013)构建了一个包含13634户农户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家庭资产选择的现状与特征,重点从家庭结构对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的异质性进行解释,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户家庭资产选择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及地区差异。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中国农户家庭资产的财富效应和家庭金融效应的相关理论提供补充,为政府部门优化农户家庭资产配置,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制定和规范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提供参考,为金融实务部门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思路。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①中国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现状与特征分析。基于宏观统计数据深入分析了改革三十余年中国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的变迁过程,并基于西南财经大学家庭金融调查研究中心2013年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第二轮调查所获得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进一步从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是否偏好风险、是否拥有自营工商业、健康程度、家庭人口结构、家庭婚姻关系等多个维度分析了不同类型家庭参与商品房、储蓄、股票和商业保险等四种不同家庭资产选择的异质性特征。 ②将农户家庭结构划分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婚姻关系两个维度,通过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检验家庭结构对农户家庭资产参与概率和持有比重的影响。农户家庭人口结构主要包含老年抚养比(Old)、少儿抚养比(Child)、家庭规模(FamilySize)和家庭代际数(Generation)等方面。婚姻关系包括婚姻状态(Marriage)、婚龄(MarritalYear)、婚姻家庭态度和婚姻结构匹配异质性等方面。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细致的探讨了不同家庭人口结构特征对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 ③基于样本数据统计分析了中国农户家庭配置储蓄、股票、商品房和商业保险等四种资产数量和比例上的差异;实证检验了农户家庭配置不同的资产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及不同地区的财富效应的差异。进一步实证检验了家庭人口结构因素与农户家庭资产中的储蓄规模、股票规模、商品房规模和商业保险支出规模形成交互作用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①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金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户家庭金融资产不断丰富,家庭资产配置多元化发展趋势显著。但是目前储蓄仍是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的主要方式,农户家庭参与股票投资概率和持有股票比重均较低,农户家庭风险资产占比偏低。 ②从描述性统计结果看,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健康程度、是否偏好风险、是否拥有自营工商业等特征的农户家庭参与商品房、储蓄、股票和商业保险等四种不同家庭资产选择存在异质性特征,且不同家庭人口结构和婚姻关系的农户家庭参与资产选择也表现出明显差异。 ③就家庭人口结构与农户家庭资产选择关系而言,实证结果发现,老年抚养比越大、家庭规模越小、家庭代际数越多,越倾向于参与储蓄等无风险的资产选择活动。少儿抚养比对于股票、商品房和商业保险参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总体而言家庭人口结构因素对农户家庭资产选择有重要影响,但是不同家庭人口结构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④就家庭婚姻关系与农户家庭资产选择关系而言,实证结果发现,已婚农户家庭参与储蓄和商品房等资产选择的概率和持有比重均较单身家庭更高,且其与农户家庭股票和商业保险参与概率呈显著负相关;但是已婚家庭持有股票的比重显著低于未婚家庭。婚姻观念较强的已婚家庭较未婚家庭参与储蓄的比重更高,参与股票的比重却更低。婚龄越长的农户家庭参与股票的概率和持有比重较婚龄较短的家庭更低。户口异质的家庭参与储蓄和股票的概率显著高于同质农户家庭。总体而言婚姻关系因素对农户家庭资产选择有重要影响,但是不同家庭人口结构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⑤农户家庭资产对于家庭消费行为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农户家庭配置储蓄、股票、商品房和商业保险等家庭资产对家庭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存在财富效应。虽然商业保险的占比较其他三项家庭资产占比最小,但是计量分析发现,商业保险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同时,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这一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其中家庭户主受教育程度对于东部农户家庭的促进作用较中西部农户家庭更大,消费升级对中西部农户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较东部地区农户家庭而言更加强烈。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人口结构能够与家庭资产形成正向的交互作用表现出替代效应。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 本文从家庭金融视角,筛选和构建了中国农户家庭微观数据,采用计量方法对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国家重点关注的农户家庭资产选择和消费问题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在研究视角、分析方法和数据使用三个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创新。 ①从研究视角上看,既有文献多以城镇家庭为研究对象,基本忽视了对农村家庭的微观探讨。同时,基于西方经典金融理论的研究并不能全面充分地解释中国“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农户家庭消费和资产选择行为,如果简单依据现有经验结论,可能会得出不准确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研究以农户家庭资产配置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为家庭资产的财富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对现有文献做了有益补充;另一方面不仅将家庭结构纳入农户家庭资产配置的研究框架,而且将家庭结构进一步划分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婚姻关系两个维度,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农户家庭资产选择行为,为相关理论提供了微观实证证据,丰富了现有家庭金融文献。 ②从分析方法上看,本研究在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提出的基础上,注重对各个研究问题的深入分析,采用对比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及文献研究等多种分析方法,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剖析研究问题。并根据实际需要,分别运用不同计量方法(包括OLS最小二乘法、Probit广义的线性模型、Tobit样本选择模型等)展开深入研究,并进行了稳健性分析,力求得到更加可靠和令人信服的结论。 ③从数据使用上看,本研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有效筛选,获得了样本量较大、数据质量较高的中国农户家庭微观数据。通过从不同层次的样本数据(家庭层面数据、成人层面数据、子女层面数据)中寻求实证证据支持,尤其是对家庭金融行为异质性的实证考察,与国内已有研究多基于省际面板数据不同,为研究农户家庭金融行为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进一步按照农户家庭所属地区划分微观数据样本,对家庭资产的财富效应和家庭资产配置的异质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丰富的微观数据使用经验,得到了一定的研究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