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美援朝运动中民众国家认同建构及经验研究——以长寿县为例
【6h】

抗美援朝运动中民众国家认同建构及经验研究——以长寿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难点

(二)学术创新之处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民众”

(二)“国家认同”

(三)“长寿县”

第一章 抗美援朝运动中建构国家认同的演进

一、运动初期培育新知(1950年10月-1951年4月)

二、运动中期建构认同(1951年5月-1952年12月)

三、运动后期深化认同(1952年11月-1954年7月)

第二章 长寿县抗美援朝运动中工人国家认同的建构

一、工业发展与工人状况

(一)工业发展

(二)工人状况

二、工人的复杂心理

(一)主人翁意识的萌芽

(二)亲美、恐美与崇美的交织

三、爱国与生产两不误

(一)仪式演练:庆祝“五一”

(二)突破口:企业改革

(三)运动的模范:“马恒昌”式小组

四、阶级团结基础上发挥工人阶级先进性

(一)在检举清洗中团结一致

(二)在增产捐献中争先响应

(三)把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命运

第三章 长寿县抗美援朝运动中农民国家认同的建构

一、农业发展与农民境况

(一)农业发展

(二)农民境况

二、农民心理的双重面向

(一)麻木不仁的政治态度

(二)逃避战争的生存逻辑

三、宣传教育由面到点的转变

(一)诉苦运动中的情感教育

(二)宣传网中的骨干力量发挥

(三)榜样的示范:向金全

四、在自在与自为之间:农民的政治觉醒

(一)“美帝国主义”形象的植入

(二)劳动生产的热潮

(三)国家观念的孕育

第四章 长寿县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的建构

一、中小学教育概况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教育

(二)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的发展

二、中小学生模糊的国家观

(一)对美仇视的有意识与无意识

(二)爱国热情的理性与盲目

三、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变奏

(一)理论学习:时事学习与文化学习兼顾

(二)社会实践:上街下田

(三)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慰问信

四、为祖国肩负新使命

(一)争当“进步”学生

(二)“自发”转向“自觉”

(三)情感归宿:“可爱的祖国”

第五章 抗美援朝运动中建构国家认同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一、在党的领导下整合政治资源

(一)建立党团联动机制

(二)解决干部思想问题

二、在政治传播视野中主导国家形象

(一)强化主流媒体的喉舌作用

(二)发挥节日纪念日的塑造功能

三、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显性与隐性的结合

(一)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二)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四、在实践中密切联系群众

(一)维护群众切身相关利益

(二)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实际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