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改善DCD肾脏对长时间热缺血耐受的实验研究
【6h】

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改善DCD肾脏对长时间热缺血耐受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移植前常温灌注下肝素及尿激酶对长时间热缺血肾脏保护的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移植后尿激酶改善长时间热缺血肾脏功能的效果观察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文献综述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心死亡供体肾脏移植中的应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常温ECMO支持下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改善DCD供肾对长时间热缺血耐受的效能以及尿激酶对长时间热缺血(WI)肾脏的形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此类肾脏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健康成年家兔49只,雌雄均可,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60min、90min、120min对照/实验组(A0/A1、B0/B1、C0/C1组)。无损伤血管夹同时夹闭左侧肾动、静脉,到达设定时间后恢复肾脏血供模拟常温ECMO支持下肾脏灌注,此时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处理(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2h后再次夹闭左侧肾动、静脉阻断左侧肾脏血流,然后穿刺血管以0~4℃的HCA液原位灌注最后恢复血供以模拟原位肾脏移植。比较各组手术前后血肌酐(Cr)水平变化、各组术后24h血流动力学差异,观察肾组织病理(HE、Masson染色)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表达的改变。
  2、30只成年健康家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热缺血组(WI组)、热缺血+尿激酶治疗组(WI+UK组)。利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左侧肾动、静脉90 min模拟热缺血过程,然后以0~4℃的HCA液原位灌注左侧肾脏,最后恢复血供以模拟自体原位肾移植。术后WI+UK组给予尿激酶溶栓处理,其余2组仅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血肌酐(Cr)、肾脏组织病理改变(HE、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
  结果:
  1、①Cr水平与假手术相比较:缺血60min对照组及缺血90min、120min的对照/实验组术后35天Cr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缺血60min实验组Cr水平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别;实验/对照组相比较:缺血60min、90min实验组术后35天Cr水平明显低于其对照组,缺血120min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术前与术后相比较:缺血60min实验组术后35天Cr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差别,缺血60min对照组及缺血90min、120min的对照/实验组术后35天Cr水平明显高于各自术前;Cr水平变化趋势可见:模拟透析治疗时,Cr水平一定程度升高,切除健侧肾脏后,Cr水平较透析时明显升高。②术后24h,缺血90min实验组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60min、120min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缺血90min、120min实验/对照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③随着热缺血时间增加,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程度加重、血管内微血栓数量增加,TM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损伤减轻及微血栓减少,缺血90min、120min的实验组TM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
  2、①与假手术组相比,WI组和WI+UK组术后Cr水平明显升高,术后35天Cr水平WI+UK组(118.99±17.18)μmol/L明显低于WI组(165.34±8.38)μmol/L。②WI组肾小球内大量微血栓形成,肾小管水肿、坏死;WI+UK组肾小球未见血栓,肾小管未见异常。③WI组TM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WI+UK组明显低于WI组。
  结论:
  1.肾热缺血时间超过90min会形成明显的微血栓;常温ECMO灌注下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可溶解血栓并阻止新血栓的形成,减轻肾脏血流阻力,使肾脏充分灌注,有利于肾组织修复及功能的恢复。而缺血120min肾脏损伤严重,溶栓效果不佳,尚需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2.缺血90 min后有明显的微血栓形成,导致肾脏结构破坏及肾功能下降。尿激酶治疗后微血栓溶解,有利于移植后肾脏结构和功能恢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