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剂量不同类型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疗效临床观察
【6h】

不同剂量不同类型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疗效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摘要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4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4组患者他汀治疗前血脂水平

3.3 4组患者他汀治疗后血脂水平

3.4 4组患者他汀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幅度

3.5 治疗后不良反应

4.讨论

(一)、他汀类药物与ACS

(二)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三)non-HDL-C与心血管风险

(四)本研究不足之处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降脂药物新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观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降脂疗效。
  (2)比较应用不同剂量、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降脂疗效的差异,从而为临床应用最佳剂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观察不同剂量、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诊断为ACS的患者,共入选133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23例,根据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共分为4组:A组:瑞舒伐他汀10 mg/d,共32例;B组:瑞舒伐他汀20 mg/d,共37例;C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共33例;D组:阿托伐他汀40 mg/d,共31例。比较、分析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6~8周后,4个治疗组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1)4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UA、AMI及用药情况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
  (2)4组患者血清中的TC、TG、LDL-C、HDL-C和non-HDL-C水平于治疗前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
  (3)接受为期6~8周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4组患者血清中的TC、LDL-C和non-HDL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P<0.01)。
  (4)LDL-C降低幅度即△LDL-C是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前与接受治疗6~8周后血清LDL-C水平的差值。在4组患者中,B组和D组△LDL-C均显著大于A组和C组(P<0.01),但B组和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non-HDL-C的降低幅度即non-HDL-C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前与接受治疗6~8周后non-HDL-C水平的差值。在4组患者中,B组和D组△non-HDL-C均显著大于A组和C组(P<0.01),但B组和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5)在治疗期间,仅服用瑞舒伐他汀20 mg/d组发生1例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由33 U/L升高至1120 U/L,其他3组均无不良反应报告。
  结论:
  (1)对ACS患者急性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的降低血脂水平。
  (2)ACS急性期应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较应用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降脂疗效更为显著。
  (3)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