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6h】

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因素临床调研

2.1 研究目的

2.2 对象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因素调查问卷的编制

3.1 研究目的

3.2 对象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研究目的

4.2 资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非计划拔管一直以来是重症监护室常见且高危的护理风险事件,一旦导管滑脱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降低生存质量,延长住院时间,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非计划拔管的风险因素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而我国的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属于薄弱环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加强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是预防及降低拔管率的根本。而目前还缺乏非计划拔管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故本研究从护理管理层面出发,建立一套完整的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管理者转变观念,快速识别护理相关风险因素,从而重视关键环节,并为管理者制定护理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重症监护室及专科监护室(NICU除外)非计划拔管临床案例报表,回顾性分析非计划拔管风险因素,了解临床现状。
  为了获取最全面的非计划拔管相关风险因素,结合文献与临床案例回顾性分析的结果,编制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因素调查问卷。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该医院ICU、CCU、急诊科医务人员,展开临床调查和两轮专家咨询。采用主成分析、因子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Cronbach'sα系数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
  根据本研究目的和原则,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构建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基于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和各级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结果:
  收集22例非计划拔管临床案例报表,通过分析总结了4类重要的风险因素,分别为患者相关因素:年龄、意识、约束带和镇静;护士相关因素:基础操作、工作年资、健康宣教;导管相关因素:导管类型、置管方式、导管固定;高危时间段:交接班前后、夜间(凌晨)。
  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因素小样本预调查,共发放20份,回收19份,丢失一份,回收率为95%,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922。大样本调查共发放170份,回收162份,回收率90%,其中剔除无效问卷2份,有效率98.8%。总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936,KMO为0.894,Bartlett球度检验x2=3219.606,相伴概率sig=0.000。经过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大于0.5的5个公共因子负荷,累计贡献率为69.041%。选取15位专家两轮咨询,各发放15份问卷,回收15份,回收率100%,问卷内容效度CVI系数为0.991。最终形成5个维度,27个条目的调查问卷。
  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由原来的36项三级指标删除2项,增设1项,重命名1项,最终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35项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结论:
  本研究总结分析了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因素,通过专家咨询与临床调研,编制了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因素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和应用价值,为评价指标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构建的危重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择严谨细致,结合专家咨询与层次分析法两者的优势,实现风险因素的量化识别,保证了指标权重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