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及主要位点HLA-DR功能解析
【6h】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及主要位点HLA-DR功能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HBV-ACLF临床特征及炎症因子谱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HBV-ACLF的GWAS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关联位点的验证及主要位点精细解析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HLA-DRB1*1202风险等位对HBV变异的限制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及病因变迁、病理生理机制及遗传因素研究进展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是中国及亚太地区慢性肝病患者常见的危急重症,临床上表现为短期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INR≥1.5),起病迅速,病死率高,缺乏特异治疗手段。
  目前认为HBV-ACLF的发生主要与宿主遗传因素、病毒以及宿主免疫相互作用有关,但是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西方基于酒精性肝硬化的ACLF的研究报道较多,认为酒精性肝硬化相关ACLF患者从急性发作、炎症损伤、免疫失调到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at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再生反应等多环节事件的幅度和次序,决定着患者是炎症消退-康复还是进展到肝外器官衰竭,系统性炎症反应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发生ACLF的主要驱动因素。
  慢性HBV感染者是否发生肝炎发作,发作后是否进展为肝衰竭,由于HBV缺乏慢性感染的动物模型,且ACLF的病因和诱因存在很大的异质性,目前对HBV相关ACLF的肝脏免疫学应答及免疫病理过程仍然知之甚少。既往针对HBV病毒序列变异的研究认为C基因启动子区、前C区和C区变异与乙型肝炎的发作及暴发性肝衰竭相关。但是,同样的前C、C区变异既可以见于不同的病变表型(普通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也可见于无症状携带者。事实上,病毒变异是否导致乙型肝炎重症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宿主因素的制约。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病毒(病毒载量、变异、进化)和宿主(遗传异质性、年龄、性别等)通过免疫应答相互作用导致的常见复杂疾病。
  常见复杂疾病(common complex diseases)通常由许多微效累加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决定的。HBV-ACLF的发生、发展,涉及到免疫识别、炎症活化/放大、肝细胞坏死、SIRS、CARS、器官衰竭等多个环节,也属于常见复杂疾病的范畴,其遗传因素也涉及多个微效基因的作用。在复杂疾病遗传易感性研究中,关联研究-连锁不平衡分析方法最为常用,统计效能也远高于家系连锁分析。基于全基因组策略的遗传关联研究,是目前复杂疾病遗传关联研究的主流,与候选基因策略相比其优点在于统计效能有着极大的提高,同时可以避免群体分层偏倚和基因选择的偶然性,可以从全基因组角度获得复杂疾病遗传特征的全局、系统的认识。
  开展HBV-ACLF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解析其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宿主遗传位点及遗传关联图谱,有助于认识HBV-ACLF的驱动机制及干预靶点。因此,本课题在建立HBV-ACLF病例大样本、多中心队列的基础上,对其临床特征及炎症因子谱进行了分析,开展了HBV-ACLF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并对主要关联位点HLA-DR进行了精细解析和功能注释,以及阳性关联HLA等位对HBV变异的限制性分析。本研究结果首次从全基因组角度明确了HBV-ACLF的主要遗传位点,提示HLA-DR等位限制性CD4+T细胞途径对HBV-ACLF的驱动作用。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共纳入1300例HBV-ACLF患者和2087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进入3-stage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样本来自重庆、北京、泉州、遵义、南宁5个中心。所有患者均无抗病毒史、无既往肝炎发作或肝功能失代偿病史。对1300例HBV-ACLF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LC-ACLF占60%左右,NLC-ACLF占40%;HBeAg阴性的HBV-ACLF占60%,HBeAg阴性并且HBV DNA<104IU/mL的HBV-ACLF占17.1%。与LC-ACLF相比,NLC-ACLF患者表现为更年轻(平均年龄39.5vs.43.9岁,p=3.14×10-11)、更高的ALT水平(平均值1153vs.809IU/L,p=1.36×10-11)、腹水阳性率较低(58.7%vs.88.4%,p=9.25×10-35)、起病后更短时间内INR达到1.5及发生脑病(平均值分别19.8vs.24.8天,p=1.36×10-11;27.3vs.38.1天,p=5.16×10-6)。
  2.对1013份患者血清样本进行35种细胞因子的多重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国外酒精性肝硬化ACLF研究所关注的重要指标PCT(提示细菌感染)和CRP(提示肝外器官衰竭),在HBV-ACLF患者中其浓度低于普通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及重度相比,HBV-ACLF患者显著升高的细胞因子有6种:Th1型细胞因子IL-1a、TNF-β,Th2型细胞因子IL-5、IL-10和IL-13,Th17型细胞因子IL-17。
  3.HBV-ACLF的GWAS初始阶段分析显示全基因组范围内1、6、12号染色体有显著的关联信号(p<1×10-5),LC-ACLF和NLC-ACLF两种亚型的共同遗传关联位点位于6号染色体HLA-Ⅱ区域。经过replication1a和1b独立样本验证表明HLA-DR区域是主要关联位点,再经过replication2a和2b验证,明确了rs3129859与HBV-ACLF显著相关(Pcombine=7.40×10-19,OR=1.83)。
  4.分层分析显示rs3129859是HBV-ACLF的独立风险因素,与慢性乙型肝炎活动状态和HBV再活化无关。风险等位rs3129859*C与HBV-ACLF临床进程相关,携带风险等位rs3129859*C的ACLF患者和S-CHB患者,在入院28天时INR达到1.5及发生腹水的风险更高(分别有p=3.95×10-4,p=3.03×10-4)。在NLC-ACLF亚组,携带风险等位rs3129859*C的患者,28天死亡率更高(p=0.03)。
  5.HLA-DRB1*1202等位是HBV-ACLF最显著的风险等位(p=3.94×10-6,OR=2.05)。HLA-DRB1*1202的全球分布与HBV-ACLF地理流行病学趋势一致,在中国(5.9-21.7%)和东南亚地区(6.8-35.3%)等位频率最高。
  6.HLA-DRβ第28位氨基酸是最显著的关联氨基酸(p=3.03×10-6,OR=1.75)。其次,关联的氨基酸还包括HLA-DRβ蛋白第26、30、32、37、38和85位氨基酸,以及HLA-DQα蛋白第40、47、50、51、53、56、69、76位氨基酸和HLA-DQβ蛋白第45位氨基酸(p<0.001)。蛋白结构三维重建显示这些关联氨基酸位于HLA分子抗原结合沟槽内。
  7.等位单倍型rs3129859C-DRB1*1202-DQA1*0601-DQB1*0301和氨基酸单倍型DRβ-LEHHLLA-DQα-GCVLQdelTL-DQβ-E是风险单倍型,携带风险单倍型的HBV感染者,罹患ACLF的风险更高(additive model,分别p=1.16×10-4,OR=1.94;p=2.43×10-6,OR=2.10)。
  8.生存分析提示风险等位及风险单倍型与HBV-ACLF临床进程相关。在非肝硬化ACLF亚组,携带风险单倍型rs3129859C-DRB1*1202-DQA1*0601-DQB1*0301的患者入院后28天(p=3.49×10-4)、90天(p=0.003)及180天(p=0.003)的死亡率更高,且肝性脑病发生率更高(p=0.019),氨基酸单倍型也观察到一致的相关性。
  结论:
  1.我们的数据对于认识HBV-ACLF的自然史有重要意义:相当比例的慢性HBV感染者可在无肝硬化基础的情况下发生ACLF;HBV自然史处于低复制期和e抗原阴性期的患者,发生ACLF的风险不容忽视;NLC-ACLF的疾病进展更为迅速,HBV-ACLF发病年龄(42岁)远低于欧洲酒精性肝硬化ACLF患者(56岁)。
  2.HBV-ACLF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谱分析表明HBV-ACLF患者确实存在剧烈的SIRS和CARS并存局面。HBV-ACLF患者CD4Th细胞因子通路剧烈活化,有别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和重度,也不同于欧洲酒精性肝硬化ACLF患者。
  3.NLC-ACLF和LC-ACLF亚型具有共同的遗传易感位点,亚型位点、定量性状位点(肝酶、性激素等)与HBV-ACLF位点通路存在交互作用。
  4.HLA-DR是HBV-ACLF的主要遗传易感位点,风险等位rs3129859*C和HLA-DRB1*1202可作为HBV-ACLF临床预警预后的marker。风险等位有特异限制的病毒变异位点,与肝炎活化、病毒正选择和表位漂移有关。
  总之,本研究首次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从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出HLA-DR是HBV-ACLF的主要关联位点,且关联的风险等位和单倍型与HBV-ACLF临床进程显著相关,提示了HLA-Ⅱ类分子限制的CD4+T细胞途径在HBV-ACLF的免疫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明肝硬化和非肝硬化基础的HBV-ACLF为同质性疾病,支持一个疾病的假说(one disease hypothesis)。

著录项

  • 作者

    谭文婷;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
  • 学科 内科学(传染病)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邓国宏;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12.62;R575.302;
  •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功能衰竭; 发病机制; 全基因组策略; 关联位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