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支架内锚定技术改善分叉病变边支球囊通过性的临床研究
【6h】

支架内锚定技术改善分叉病变边支球囊通过性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人群

2.2 干预措施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纳入病例基线特征

3.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3 临床随访

第四章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分叉病变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非常常见,然而,这类病变的治疗仍然受限于手术成功率低、血管造影再狭窄率高、临床疗效欠佳。在分叉病变的PCI治疗中,球囊对吻扩张推荐用于所有双支架策略,以优化支架位置,矫正支架变形或扭曲,减少血管造影边支(再)狭窄,和改善临床预后。而在单支架,即必要时支架植入术中,当在主支血管支架植入后血管造影显示仍有显著的边支开口病变(狭窄直径>75%或TIMI<3)时,球囊对吻扩张也是被推荐应用的。然而,将常规球囊再次送入受损或阻塞的边支,可能受到开口斑块或者支架钢梁的阻碍,影响其通过。报道了一种改进的支架内锚定技术,可以改善边支球囊的通过性,并且避免对锚定区域血管造成损伤。本研究的目的是随访评估支架内锚定技术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连续纳入了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之间入住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的159例分叉病变患者(166处分叉病变)。支架内锚定技术作为包括使用小球囊在内的常规技术通过边支失败时的挽救性方法使用。技术成功定义为边支球囊成功通过并最终球囊对吻。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情况及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的情况。随访获得的资料采用SPSS18.0中文版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66处分叉病变中,常规技术对吻球囊通过成功149处(89.8%)。剩下的17处分叉病变(10.2%),球囊再次通过主支血管的支架网眼失败,因此,使用了支架内锚定技术。这17处分叉病变中,有15处(88.2%)球囊成功通过主支支架网眼,并完成最终球囊对吻扩张。166处分叉病变中的164处(98.8%)完成了最终球囊对吻扩张,单支架组成功率100%,双支架组成功率97.6%。球囊最终通过失败的2例是有严重钙化的复杂分叉病变。锚定区域血管未发现血管夹层。随访至少9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18%,有3例肯定的支架内血栓形成。
  结论:
  支架内锚定技术是常规技术失败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挽救性措施,进一步大规模试验可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更准确的评价。

著录项

  • 作者

    周渝;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第三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
  • 学科 内科学(心血管病)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晓辉;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3.305;
  •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支架内锚定; 临床应用; 边支球囊; 通过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