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做”黑衣壮:认同历史与文化表征
【6h】

“做”黑衣壮:认同历史与文化表征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 论

第一章 历史进程中的文化建构:族群认同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现代性的边缘:黑衣壮族群的民族志考察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生态环境

第二节 族群边界的划分与互动

第三节 民族志背景:“文寨”的生活世界

第三章 三界之内:黑衣壮族群的自我与人观表述

第一节 文化自我与人观的建构理论

第二节生活世界的文化建构

第三节 自我与人观的地方性表述

一、“好功德”——自我的核心观念

二、“阴阳同一理”——黑衣壮人的仪式生活与“善好生活”观

三、“传魂”——黑衣壮人的灵魂观

四、“魂、名、骨”——黑衣壮人三位一体的身体观

五、“做人道理”——黑衣壮人可逆的人观

第四节 自我与人观的文化实践

第四章 另类“差序格局”:黑衣壮族群认同的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 族群等级的“差序格局”与“文化资本”的想象

第二节 从“黑衣崽”到“黑衣壮”:想象背后的宏大叙事与话语-权力关系

一、“黑壮人”: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国家现代化话语下的“布敏”族群

二、“富有光辉的革命传统的民族”:民族团结-平等话语观照下的黑衣壮族群

三、“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全球化语境多元文化话语观照下的黑衣壮族群

第三节 另类“差序格局”:从自我与人观出发的认同建构

一、“刻板印象”的建构:黑衣壮人对其他族群的文化想象

二、刻板印象的由来:从自我与人观出发的认同建构

三、“变成黑衣壮的瑶人”与“吾祖吾海”:族群边界的维系与破坏

四、谁是“真正的黑衣壮”:黑衣壮族群认同的新发展

第五章记忆、表征与能动性:黑衣壮人的文化-政治实践

第一节寻找“英明的祖先”:历史记忆的改造与历史观的追求

第二节 既是消费品也是消费者:传统文化表征过程中的能动性实践

一、 大众文化中的消费品:作为表征对象的黑衣壮族群传统文化

二、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作为大众文化消费者的黑衣壮人

三、“安花”:仪式中的文化-政治与社会能动性

第三节“客位”的女性:文化开发与社会性别观的变迁

第四节 “玉皇”与“茆郎”同在:想象国家的另一种方式

一、异己的国家:人类学族群认同研究中的国家观

二、历史记忆中的国家:国家的双重面孔

三、“玉皇”与“茆郎”同在:仪式中的国家隐喻

四、身处“玉皇”与“茆郎”之间:能动性的表征与认同的边界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附图

发表论文目录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后 记

展开▼

摘要

黑衣壮族群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境内的一个壮族支系。在文献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近年来黑衣壮族群文化和民俗旅游开发的过程进行了人类学田野调查,并对黑衣壮人的族群认同与文化表征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迁加以理论分析。以个案分析为基础,本文试图对人类学族群认同理论提出自己的某些意见和看法。 本文认为,黑衣壮族群认同与文化表征的内涵和变迁必须放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才能够得以理解。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广西民国政府以民族-国家现代化话语来证明所推行的民族同化运动的合法性,黑衣壮人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逐渐被排斥到主流社会的心理、文化和政治边缘,并在时代主流话语中被想象为阻碍现代化进程的他者。黑衣壮人也在这一边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污名化”认同,形成了初步的族群意识。为了回应主流社会的话语与现实暴力,黑衣壮人以民间道教信仰等本族群特有的文化因素为原料,发展出一套从“主位”立场对外部世界和他群加以文化想象和评价的话语。在这一过程中,黑衣壮人的自我、人观、伦理观等文化认知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衣壮人与当地其他壮族族群逐渐接受新生的壮族认同并以此为文化自我和社会身份的重要标志,各族群间的隔阂也逐渐得到修复。但是,阶级成分的划分在黑衣壮人中生产出新的另类他者,历次政治运动也对黑衣壮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后,追求现代化与弘扬民族特性的全球化话语成为时代的主流话语。由于全球化话语内在的矛盾性,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两种话语的观照下,被主流社会想象为“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的黑衣壮人及其文化与生活方式被涂抹上不同的色彩。一方面被视为某种浪漫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因为其物质生活和技术上的匮乏而被主流社会所歧视。在文化表征过程中,黑衣壮人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与地方政府、大众传媒、学术界进行话语和实践上的博弈,使文化自我的建构与表征形式更为丰富也更具多样性,以修复社会文化变迁和话语的象征暴力带来的“自我的碎片化”创伤,维系生活世界的稳定和意义。黑衣壮人的族群认同也在多种话语的互动中发生了变化,对自身文化传统、族群历史和边界等问题开始加以自觉地反思。 本论文由导论、五章正文和结论组成。在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理论基础、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观点。第一章对人类学族群认同理论发展进行了自己的梳理,并提出认同研究的历史文化转向这一观点。第二章对黑衣壮族群进行了民族志介绍,指出现代化进程对黑衣壮人日常生活和观念所产生的强烈影响。第三章对黑衣壮人的自我、人观、宇宙观、时空观念和伦理观等文化认知方面的内容加以分析,着重分析了与民间宗教信仰有密切联系的“功德”观在黑衣壮人自我建构与人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第四章概括了黑衣壮人的族群认同及相关文化表征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黑衣壮人的文化自我和人观表达与外来的时代话语互相交融,共同塑造出不同历史阶段的黑衣壮人的族群认同。第五章对黑衣壮人在当代民族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文化能动性的表现进行了“深描”,力图揭示出黑衣壮人在多元话语并存的社会场景中反思、改造、重新阐释族群文化与认同的复杂过程。在结论中,还讨论了黑衣壮个案研究具有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人类学研究应该对族群认同的历史过程性加以更为充分的关注。族群认同一方面受到不同时代主流权力-话语体系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特定族群文化中的自我、人观、伦理观、宇宙观等认知体系也在对主流的权力-话语体系加以回应,形成对主流社会和时代话语的“主位”想象。族群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特定族群在互动过程中对“我群”、“他群”和日常生活世界所做的分类与文化想象的表征形式。因此,族群认同绝非单纯的工具性博弈手段,也是文化基本认知体系的组成部分,体现出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的文化想象,并随着话语-权力体系与对文化认知的变迁而变迁。 为了更好地认识族群认同的历史过程性和文化内涵,把握不同的时代话语对黑衣壮族群所做的文化想象,本文力求将田野调查与文本收集相结合,将实证研究与话语分析方法相结合,充分关注学术话语和大众文化等多种社会力量对黑衣壮族群及其认同的塑造上产生的作用,这些都成为本文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之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