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越高墙的秩序--记录监狱生活的民族志
【6h】

超越高墙的秩序--记录监狱生活的民族志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原始资料目录、图表目录

自序

导论

田野说明

第一章 监狱简况

一 劳改队、监狱、看守所与劳教所

二 监狱是什么

三 中国监狱沿革

四 行政管理体系

五 监狱组织

第二章 秩序的主体

一 监狱职员

二 服刑者

第三章 秩序的阶序性权威

一 监狱阶序概说

二 职员间“上边”与“下边”

三 职员间的官与民

四 服刑者阶序关系的表象

五 服刑者阶序关系的实质

六 服刑者如何谋求较高层级

七 “警囚界限”

八 原生型、次生型及隐生型权威

第四章 秩序的空间规则

一 空间的物态形式

二 空间的安排

三 “人头儿”的管理

四 空间的感受

五 空间的超越

六 理解空间

第五章 秩序的时间规则

一 听着哨声过日子

二 一周生活的规律

三 月内不可多得的时光

四 狱内度佳节

五 入监

六 下队

七 刑期变动

八 出监

九 理解时间

第六章 秩序的成文规则与“分”

一 行为规范

二 计分考核

三 1分的价值

四 得分的奥秘

五 因扣分而寻死

六 分数的功能

第七章 日常交往秩序中的活规则

一 服刑者的自我保护

二 服刑者间的互惠交换

三 服刑者间的交往技巧

四 服刑者与职员交往策略

五 关于“关系户”

六 抗争与温柔的变奏

七 “活法”:生活的智慧之源

第八章 省思秩序

一 超越高墙的理解

二 批判“有序即秩序”的常识

三 秩序如何被发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节录)

附件2:罪犯改造行为规范

附件3: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

附件4:监狱建设标准(节录)

附件5:XX监狱罪犯改造计分考核及奖罚规定

附件6:XX监狱罪犯基础分考核实施细则

附件7:XX省监狱系统罪犯分级管理暂行规定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神秘的面纱笼罩下,中国监狱秩序是何形念?许多“大墙”文学艺术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答案。虽说不能否认它们的价值,但是我们却不能以此种方式来理解监狱秩序。
   对于监狱秩序问题的研究,以往大多数学者多持上层建筑政治意识形态视角,却少兼从监狱职员与服刑者情境互动角度考察。
   本文作者曾在监狱工作九年余,为完成本研究又在狱中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人类学田野调查,采用参与观察及深度访谈等方法,搜集大量一手资料。本研究将主位与客位相结合,侧重倾听当事人(监狱职员及服刑者)的声音,因为他们的观点或许能印证或证伪人们对监狱秩序的某些“刻板印象”。
   研究的主要内容:
   1.监狱简况。介绍劳改队、监狱、看守所与劳教所的区别;介绍监狱的定义、特性、特征,介绍公众视角下的监狱形象;介绍中国监狱的沿革、监狱运行系统等。
   2.监狱秩序的主体--监狱职员和服刑者。通过对监狱职员称呼、来源、职责任务、职业危险性、工作辛苦程度、社会地位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对监狱职员群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对服刑者称呼、构成及生存之难等方面的介绍,使读者初步了解服刑者群体的概况。
   3.秩序的阶序性权威。就监狱职员层面讲,“上边”与“下边”、“官”与“民”的区分观念,为权威的树立与巩固提供了观念基础;就服刑者层面讲,阶序性权威也十分显明;就监狱职员与服刑者间关系层面讲,一方面在观念上强调“警囚界限”,另一方面办配合相当的技术,以保证权威不被动摇。
   4.秩序的空间规则。主要包括监狱空间物态形式、空间安排、空问感受、空间超越等项内容。
   5.秩序的时间规则。主要描写服刑者一日生活、一周行事规律,每月特殊日期、每年佳节、监禁生涯节点等,以此来反映由时间规则所建构的秩序。
   6.秩序的成文规则及分。该部分简要介绍了监狱成文规则的情况,重点介绍考核“分”的功能。
   7.日常交往秩序中的活规则。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服刑者的自我保护,服刑者间的互惠交换,服刑者间的交往技巧,服刑者与职员间的交往策略,服刑者作为弱者如何抗争,监狱职员作为强者如何变得温柔。我们会从中发现,“活法”乃生活的智慧之源。
   8.省思秩序。主要探讨三个问题:(1)如何超越高墙来理解监狱秩序问题?(2)为何要对“有序即秩序”的常识进行批判?(3)如何考察秩序?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监狱同任何社会一样,都必须有一套良性运作的秩序体系。这套秩序体系必须由上层建筑政治意识形态与各种秩序主体的情境互动共同来维持。因而,在考察监狱秩序时不可偏执于一端。本研究还认为,反思“有序即秩序”的常识将有利于认识监狱秩序的本质。本研究还表明,规则、人性与人情是传统乡土文化秩序的根基,监狱秩序也不例外。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在内容上,重新将监狱纳入社会/人类学的研究范畴,扩大了秩序研究的领域;在方法论上,本研究将主位(Emic)与客位(Etic)研究相结合,弥补了以往诸多相关研究的不足;在成果撰写上,采用民族志书写方式,在国内监狱研究中尚不多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