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母语大学生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研究——以河北理工大学为个案
【6h】

汉语母语大学生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研究——以河北理工大学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相关研究动态

(一)介词的定义

(二)介词本体研究

(三)介词习得研究

四、主要论点及创新点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受试选择

(三)测试卷的编制

(四)数据采集及分析

六、论文结构

第一章 介词语义分析

第一节 in的语义分析

一、位置(坐落、处于)义

二、分割为部分义

三、表示处于可接触或感知的范围内

四、表示时间

六、部分相关习语

第二节 on的语义分析

一、支撑义

二、附着义

三、边缘接触义

四、表示程度加深

五、表示时间

六、处于某事物或状态中

第三节 over的语义分析

一、射体轨迹A-B-C义

二、覆盖或遮盖义

三、检查义

四、垂直向上义

五、部分相关习语

第四节 above的语义分析

一、数目、价钱、重量、程度等超过

二、级别、地位、重要性高于

三、位于上面并紧邻某物

四、表示地理位置

五、部分相关习语

第五节 under的语义分析

一、数量少于义

二、被覆盖义

三、被控制义

第六节 below的语义分析

一、数量少于义

二、次于、地位低于义

三、位于下面并紧邻某物

四、表示地理位置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语母语大学生英语空间介词习得偏误研究

第一节 in的习得研究

一、原型场景的习得

二、位置义的习得

三、分割为部分义的习得

四、可接触范围义的习得

五、表示时间义的习得

六、进入义的习得

七、相关习语的习得

第二节 on的习得研究

一、原型场景的习得

二、支撑义的习得

三、附着义的习得

四、边缘接触义的习得

五、表示时间的习得

六、表示处于某事物或状态中的习得

第三节 over的习得研究

一、原型场景义的习得

二、在另一边义的习得

三、高于并超过义的习得

四、表时间义的习得

五、覆盖或遮盖义的习得

六、集中注意力于某物义的习得

七、多于义的习得

八、控制义的习得

九、优先义的习得

第四节 above的习得研究

一、原型场景的习得

二、表数量等超过义的习得

三、级别、地位、重要性高于义的习得

四、表位于上面并紧邻某物的习得

五、在上游义的习得

六、相关习语的习得

第五节 under的习得研究

一、原型场景的习得

二、数量少于义的习得

三、被覆盖义的习得

四、被控制义的习得

第六节 below的习得研究

一、原型场景的习得

二、数量少于义的习得

三、次于、地位低于义的习得

四、位于下面并紧邻某物义的习得

第七节 本章小结

一、介词习得情况总结

二、介词习得认知分析

第三章 介词习得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师及教学因素

第二节 学生因素

一、性别与英语:介词偏误

二、学习时间与介词偏误

三、专业与介词偏误

第三节 学生因素再探讨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二、受试选择

三、主观态度

四、外部条件

五、努力程度

六、词汇学习专项

七、结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余论

一、研究结论

二、教学建议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空间介词测试卷

附录二 英语介词使用过程的心理活动访谈

附录三 英语介词习得影响因素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英语介词大多为多义词,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不同范畴化过程,形成隐喻义。掌握英语介词的隐喻义是二语(或外语)学习者的难点,也是英语学习的瓶颈之一。本文以河北理工大学为调查点,在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汉语母语大学生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的特点。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为英语教学、英语学习及语言本体研究提供实证材料,为探讨不同语言空间介词范畴化的异同提供个案。
  本文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三部分是全文结语。
  绪论部分简要回顾了国内外英语空间介词研究现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不足,指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第一章采用认知语言学分析模式,描写英语空间介词in,on,over,above,under和below的语义网络,并区分了上述空间介词语义的异同。介词on,over和above的原型意义与汉语“上”类似,各词表达的侧重点又有不同。On表示射体高于界标并受界标支撑;over和above表示射体高于界标,不受界标支撑。其中over强调射体和界标有接触的潜势,above强调射体和界标没有接触的潜势。介词under和below的原型意义与汉语“下”类似,都表示射体低于界标。二者的区别在于:under与over类似,强调射体与界标有接触的潜势;below与above类似,强调射体与界标没有接触的潜势。介词in的原型意义表示射体位于界标内,与汉语的“在……内(中)”类似。除原型场景外,六个介词还有一些隐喻义及固定用法。
  第二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受试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的特点。调查结果表明,空间介词习得情况总体不理想,平均每题仅37.5%的受试(59.4人次)能够填写所考察的合适介词。各介词习得情况差异较大,其中介词in的习得情况最好,平均每题有58.0%的受试(91.7人次)填写正确;over的习得情况最差,平均每题仅17.5%的受试(27.7人次)填写正确。其他介词习得情况居中,平均每题48.7%的受试(77人次)正确填写on,27.5%的受试(44.1人次)正确填写under,24.0%的受试(37.9人次)正确填写above,23.2%的受试(36.7人次)正确填写below。
  测试题目中,三类介词的用法习得最好,分别是介词in或on的原型场景、介词in或on表示时间的用法、以及有关介词in或on的某些习语用法或固定搭配用法。两类介词习得最不理想,分别是:over的各种用法,以集中注意力于某物义、覆盖义、控制义和高于并超过义最突出,其错误大多是以on代替over;under的覆盖义,其错误大多是以in代替under。
  以上偏误说明,近十年的英语学习并未帮助受试建立一套接近英语母语人的认知模式。在学生的思维中,on,over和above是表达同一范畴的概念(对应汉语的“上”)。其中on的原型是这个范畴的典型成员,over和above的原型意义及隐喻义是这一范畴的边缘成分(可能离典型成员的距离还比较远;有时over和above的边界是模糊的,偶尔还会重叠)。当谈到此范畴时,受试最先想到的是典型成员on(有时仅仅想到on)。同样,在受试的思维中,under和below(可能还包括beneath)表达的概念属同一范畴(对应汉语的“下”)。其中under属典型成员,位于范畴的中心部位;below和beneath属非典型成员,但离中心部位不是很远。当谈到这一概念时,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典型成员under(有时也会想到非典型成员below或beneath)。这是造成学生英语介词偏误较多的认知原因。
  第三章探讨了影响受试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教学大纲对空间介词习得要求较为模糊;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受试对习得词汇的要求过低,等等。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本研究涉及的阶段,受试空间介词习得没出现石化现象,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受试水平逐渐提高;学生的性别、专业等都不是影响其空间介词习得的主要因素;空间介词习得较好的受试大多具有较积极的学习态度、较强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较浓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较为多样,并愿意为英语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
  最后一部分为全文总结,即总结研究结论,提出教学建议,同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