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级汉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行动研究
【6h】

初级汉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行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关于小组活动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国内研究动态

一、国内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研究现状

二、国内对外汉语课堂小组活动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流程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情境

第四节 资料搜集

第四章 行动研究及结果分析

第一节 课堂观察阶段

一、对小组活动类型的调查与分析

二、对小组活动话题选择的调查与分析

三、对小组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的调查与分析

四、对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调查与分析

五、课堂观察的结果与反思

第二节 教学设计阶段

一、界定和分析问题

二、建立假设并进行促进小组活动中意义协商的教学设计

第三节 实验教学阶段

第四节 行动研究的结果与反思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第一节 问题与建议

第二节 总结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际性练习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关键。互动是学生进行交际练习的关键,而互动性较强的课堂活动就是小组活动,因此小组活动以其独特的优点而被众多第二语言教学者所采用。首先,小组活动可以大量地增加交际性操练。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需要综合地运用所学语言尽可能快速地相互交流信息,这种交流是交际性的,学生首先注意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其次,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开口率,增加课堂互动程度。在小组活动这样的互动合作学习模式中,人人参与,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合作,共同发现,共同解决。另外,小组活动还可以形成良好的语言交流气氛和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然而研究者通过自己的课堂观察和教学实践发现,真实的课堂小组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因此,本人希望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研究过程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一、课堂观察阶段——研究者从小组活动类型、小组活动话题选择、学生课堂表现以及教师角色四个方面对初级汉语课堂小组活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课堂上,小组活动实施的时候常常出现以下一些情况,第一,学生无法进行有效互动,只是形式上在轮流交换信息,当一个同学开口说话的时候,别的学生在溜号或者在准备自己要说的内容;第二,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小组活动的学习策略,不会主动发问,听不懂的时候或者不明白的时候就一带而过,并没有停下来进行意义协商;第三,教师对小组活动缺乏引导或者引导不当。研究者反思后提出假设: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从活动前的准备,如小组活动类型的选择,小组活动话题的选择,到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引导、反馈、总结,都是影响小组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作者设想小组活动效率低和交际性差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教师没有在前期小组活动准备中嵌入可以引发小组成员进行意义协商的疑点,二是因为教师没有通过有意识地学习策略培训,培养学生意义协商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阶段——研究者根据以上假设,以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有关增多小组活动中意义协商的教学设计。
   三、实验教学阶段——在进行“增多小组活动中意义协商”的行动研究中,通过不断地观察与分析,实验、反思与再实验的实践活动。
   本研究取得的结论为:
   (一)在设计小组活动的时候,在材料中有目的的插入一些和课文所涉及话题相关的生词可以提高活动中的意义协商的频率;
   (二)在布置任务时,要通过有计划地教授常用的进行意义协商的语言形式,增加小组活动中的意义协商,并使学生逐渐建立进行意义协商的意识;
   (三)在实施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恰当地提醒学生进行意义协商。
   最后研究者根据行动研究的结果对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自己在初级汉语课堂小组活动方面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