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佛韵今声——从主体、主体性角度看智化寺音乐
【6h】

佛韵今声——从主体、主体性角度看智化寺音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参与观察

二、访谈法

三、文献资料法

第一章 日常仪轨中的智化寺音乐

第一节 “我"作为他者的“聆听"

一、初次“谋面"

二、再次邂逅

第二节 音乐的继任者——当代的主体?

一、来到智化寺

二、学艺和演出

三、中途的离去

四、现在在做什么

第二章 智化寺艺僧主体的形成

第一节 为了生存

一、“狡黠"——王振与智化寺

二、王振的“遗产”

三、智化寺音乐的来源

第二节 一群会用乐的僧人——“艺僧"

一、出家为“僧"

二、特殊的关系网络

三、艺僧地位的转变

四、生活多是佛事

第三节 智化寺的佛事

一、“白天经”与中堂曲

二、智化寺的“音乐焰口"

三、佛事的中断

第三章 “台前’’、“台后"——舞台化转变及多主体参与

第一节 多主体交流与合作——第二次智化寺音乐节

一、“管弦呕哑,丝竹咏月"

二、主体经验的交流

第二节 文艺界“处女秀’’

一、初登舞台

二、主体间的合作

第三节 佛门“炸弹"

一、音乐的再度恢复

二、宗教主体的介入

三、“旧的和尚”、“新的舞台’’

第四章 寺外的展演

第一节 度鬼——我印象中的“焰口"

一、又一套“关系"

二、混乱的印象与清晰的脉络

第二节 分离与合作

一、北韵禅乐

二、当代智化寺主体

结论

第一节 音乐的变迁过程

一、音乐表征的变迁过程

二、音乐主体的变迁过程

三、主体性的变迁过程

第二节 智化寺音乐发展之我见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智化寺音乐是中国五大古乐之一,传承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智化寺音乐的传承和延续得益于音乐主体的实践及其主体性的发挥。本文以“京音乐”——“智化寺音乐”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在不同场景和时代话语下,音乐表征、主体、主体性的变化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背后,有一套复杂的关系体系,其中的各种要素均相互勾连在一起。具体来说,首先,音乐表征的变迁基于主体和主体性的变化,而主体的定位又与主体对表征的话语权力的掌握程度有关。第二,在主体的实践过程中,主体的生计方式和人际关系网络也左右着主体性的发挥。第三,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下,多个主体参与到智化寺音乐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多主体的参与对实践主体也有所影响。围绕上述问题,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本文以绪论开章,我首先交代了选取智化寺音乐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和意义;接着,我以前人的研究资料为基础,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即以主体、主体性为出发点,观察智化寺音乐表征变迁背后的关系体系;最后我说明了自己的研究方法。
   在本文的第一章,我首先描述了当下智化寺音乐的寺内展演及音乐艺人们的日常生活。然后,通过对当代智化寺艺人胡庆学的访谈,展现了当代智化寺音乐的传承过程。
   在第二章,我讲述了历史语境中,国家力量牵引下的智化寺兴衰图景。在这部图景中有三个内容:首先是艺僧主体的生成,其次是艺僧的历史印象,第三是音乐主体的实践。
   以第二届智化寺音乐节为出发点,本文第三章首先对音乐节为主要内容对当代舞台化展演进行了描述。接着,作者又讨论了多主体参与下智化寺音乐的舞台化转变。如在近代,音乐界、宗教界等其它主体也参与到了智化寺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过程中。
   我用第四章的内容对智化寺音乐所分化出的另外两种不同展演形式,以及三种展演形式背后不同的主体及主体性进行了讨论。这其中包括传承中所缺失的一环——“焰口”及佛事活动的分析和讨论。我通过观察当代京郊丧葬习俗,重构了一幅音乐焰口仪式的图像。
   结论部分,我总结了全文,通过阐明主体性在智化寺音乐的形成、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即智化寺音乐伴随主体性变化、主体实践的变化而发生了变迁,进而对主体性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讨论。肯定了主体性在智化寺音乐今后保护工作中能够发挥的重要意义,并以主体性为中心提出了自己的保护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