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甜蜜事业”的背后:江山养蜂群体的生计策略
【6h】

“甜蜜事业”的背后:江山养蜂群体的生计策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背景

一、生计研究

二、能动性与结构

三、农民经济研究

四、养蜂业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参与观察法

四、比较法

五、主位与客位研究法

六、人生史研究法

七、谱系法

第一章 田野概况

第一节 选择田野调查地点

第二节 家乡江山的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人口情况

第三节 其他调查点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历史回眸:养蜂业的缘起和发展历程

第一节 养蜂的历史

一、古代养蜂

二、近代养蜂

三、现代养蜂

第二节 江山的养蜂业

第三章 转地养蜂生产

第一节 养蜂人的“逻辑学”:转地养蜂生产的运作方式

第二节 “游牧者”的抉择:“转场”的深描

一、前奏

二、进行曲

三、尾声

第三节 衣食之源:蜂产与市场

一、蜂产品的种类

二、养蜂人与市场

第四节 半“洋”半“土”:养蜂生产技术与劳动组织方式

一、生产技术

二、组织方式

第四章 养蜂生计的关键词

第一节 直面“他者”:如何应对当地人

一、吾谁与归?

二、你来我往

第二节 “内”与“外”矛盾与争端的应对

一、同行之间

二、与当地居民

三、养蜂协会

第三节 “传”、“帮”、“带”:师徒关系那些事

第五章 养蜂人的文化调适

第一节 男女有别?:养蜂人的性别角色

第二节 家长里短:家庭问题与应对

一、婚配问题

二、子女抚育问题

三、老人赡养问题

第三节 还乡者的际遇;养蜂人地位与角色的转换

一、衣锦还乡

二、铩羽而归

第六章 三代养蜂人的创业史

第一节 一路沧桑:养蜂前辈老王

第二节 久经沙场:养蜂行家东哥

第三节 后生可畏:养蜂新人小刘

结语:漂泊中的洞察:转地养蜂业的人类学解读

一、对既有研究的反思

二、转地养蜂生计的特征

三、当前养蜂业现存的问题及可能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养蜂术语表

二、访谈提纲

三、 江山养蜂人的谱系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中国社会的根基在农村,农业、农民与农村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工作,把十亿农民的的切实利益放在首位。“三农”问题涉及面广,解决起来也是千头万绪,但最为紧迫的还是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除了满足温饱,还要努力为他们创造致富的机遇和途径。从人类学研究的角度看来,中国有着广袤的农村地区,有着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要研究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就离不开对这些“草根阶层”的关注,所谓“民以食为天”,因而他们所从事的生计是最为基本的方面。从早年费孝通等前辈对“乡土中国”的关注,到当代众多学者所进行的新时期乡村研究,都不乏对农民生计问题的考察和思考。本文选择研究农村外出养蜂群体目的也是试图了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出路。希望通过考察“草根”的生计策略能够对当代中国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获得一点粗浅的认知。 本文选取江山外出养蜂群体为研究对象,对转地养蜂的历史、运作方式、组织形式、生产效益等进行了关注,重点考察了养蜂生计语境下养蜂人在内外关系、婚姻家庭、风险应对等方面的策略及文化调适,目的在于认识置身于广阔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之下的养蜂生产和养蜂人群体,尤其是加深我们对于市场经济大潮中农民经济行为的理解。本研究的关键词是“养蜂生计”和“养蜂群体”,考察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生物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为了从整体视角对养蜂生计进行全面考察,综合运用了文献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比较法、主位与客位研究法、人生史研究法和谱系法。本文运用文献法研究了养蜂业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并通过今昔和中外比较,认识到目前养蜂业的进步与不足。在研究养蜂群体时,运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观察养蜂生产活动中的具体事项,养蜂群体内部及与外人的互动,并针对存在疑问或观察难以企及的问题向报道人了解情况;由于笔者也来自养蜂群体,结合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两种视角,有利于克服笔者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理解偏差或误解,也有利于避免在考察自身文化时将许多思想和行为视为是理所当然的情况,这也是本土人类学研究者研究自身文化的优势所在;人生史研究法主要运用于考察江山有养蜂经历但已改行的人群,通过了解他们是如何从务农走向外出养蜂,养蜂的职业历程,以及最终又是如何选择弃蜂改行的人生经历,一方面了解养蜂人自身的生活和心路历程,另一方面是映射整个养蜂业的发展过程,从而把握养蜂业发展的脉络,挖掘其兴起、发展、高潮到没落背后的社会、经济及政治推手;运用谱系法,主要是了解养蜂人的师承关系,兼顾家庭结构和亲属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养蜂人的职业选择是否受到血缘、亲缘或地缘关系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的问题。 行文结构上,本文主要由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交代了研究缘起,阐释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及文献进行了梳理,并详述了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专业方法。 第二部分是正文,分为六章,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田野概况,结合文献资料与田野资料,交代了选择田野点的由来,着重介绍了养蜂群体家乡江山的地理、人文、历史以及养蜂经营地周边的基本情况,为考察养蜂群体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背景铺垫。 第二章是养蜂历史,以历时性的视角,借助现有文献,对中国及江山当地养蜂业自古至今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着重记述了近代西方蜜蜂引进带来的养蜂业的变革,以及新中国建立以来蜂业发展的曲折历程,交代了江山农民外出养蜂的时代语境。 第三章是转地养蜂生产,运用大量田野资料辅以文献资料,详述了养蜂生产的运作方式,生产技术与组织方式,蜂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活动。特别是对“转场”工作的深描及对养蜂人应对市场的行为表现的考察,真实展现了养蜂群体的生存状况。 第四章关注了养蜂生计中人们的生计策略,主要表现在对外关系上的人情往来、争端应对以及群体内部的师徒关系处理方面。可以作为我们考察个人能动性与社会结构的一个很好的个案。 第五章考察了养蜂生计对男女两性性别关系和性别角色的影响,养蜂人婚姻、家庭问题的应对,以及回乡养蜂人的不同遭际,反应了特定生计方式下人群所作出的文化调适,也显露出中国乡土文化的“冰山一角”。 第六章记述的是三代养蜂人的创业史,选取三位在不同年龄,在不同历史背景下进入养蜂业的养蜂人,以对话体的形式再现他们的创业历程,展现养蜂生涯中的艰辛与甜蜜。为我们理解“实践理性”与“文化理性”的关系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第三部分是结语,基于正文部分的论述归纳出养蜂生计的基本特征,从研究对象和理论上对既有研究作了反思,并从多角度针对目前养蜂业发展中的障碍性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 解决“三农”问题是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有待国家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期待本研究能够为相关人士研究中国农村、农民的生计问题提供一个案例,并能够引起社会各方对现代化、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农民的出路问题与农民命运的进一步关注。

著录项

  • 作者

    应文达;

  •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 学科 人类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潘守永;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养蜂; 群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