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新探
【6h】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新探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历程

2.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历程

2.2 全面依法治国理论的提出

2.3 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对开展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3.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法治社会架构基本形成

3.2 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格局已经形成

3.3 我国农村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精彩纷呈

4 当前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4.1 市场经济浪潮撼动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

4.2 乡土中国“人情”社会思维惯性下,诸多法律法规未能确立应有权威

4.3 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尚不成熟,农民法律主体性地位仍未确立

4.4 农村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不足,法治氛围尚未形成

5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5.1 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

5.2 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司法、执法的程序管理,公平正义深入人心

5.3 因势利导,科学普法,帮助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

5.4 严格落实“村民自治法”,开展村民自治,突出农民法律主体性地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展开▼

摘要

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其中,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开展一系列工作的法治保障。农村地区作为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中之重,其法治建设地位也是不容忽略的。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建设法治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国家建设法治社会,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农村,要把国家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基层组织,让农民真正成为法治建设的推动者。
  基层法治文化建设要以法治信仰为前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律保障下,通过适当的运行机制,用公正司法做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行为准则,以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历经几十年的艰辛探索,我国在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方面已取得卓越的成就。全国各农村地区法治文化建设硕果累累。虽然我国法治体系已经越来越完备,但是在农民的观念层次上的空白尚未填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农村地区,法治信仰、法治精神的缺失是我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法治人员的缺乏以及法治宣传的不到位也严重影响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发展,法治文化与法治精神仍未能在全社会确立起来,农村法治文化建设仍需要持续的关注与努力。
  因此,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尤其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论述的指导下,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作为“社会人”经济基础;规范基层政府人员司法、执法行为,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制度,实现农村的高度自治,使农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通过宣传教育,在农村广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最终开辟一条具有基层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新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